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食罢一觉睡,
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
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
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
长短任生涯。
白话文翻译
吃完饭后小睡了一觉,
醒来喝了两杯茶。
抬头看日影,
已经偏向西南了。
快乐的人珍惜时间,
忧愁的人厌倦岁月。
无忧无乐的人,
任凭生活的长短自在度过。
注释
- 食罢:吃完。
- 一觉:指小睡一觉。
- 瓯茶:瓯,指茶碗,瓯茶即茶。
- 日影:太阳的影子,指时间。
- 西南斜:太阳已经偏向西南,象征时间流逝。
- 乐人:快乐的人。
- 忧人:忧愁的人。
- 厌年赊:厌倦岁月的漫长。
- 无忧无乐者:无忧无虑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乐人”和“忧人”对比,反映出人生的两种态度,正如古人所言“乐天知命”和“忧患意识”,表达了对时间的不同看法。此类主题在唐诗中常见,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尤其擅长描写日常生活和情感。
创作背景
《食后》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长安生活,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生命的脆弱,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时间和生活态度的多元。
诗歌鉴赏
《食后》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哲理。诗中描绘了吃完饭后小睡、饮茶的平凡场景,给人以宁静感。白居易用“举头看日影”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受。太阳的西南斜,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
接着,作者通过对“乐人”和“忧人”的对比,探讨了人们对待时间和人生的不同态度。快乐的人珍惜时间,忧愁的人则对岁月感到厌倦。最后一句“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则是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强调了对人生的随意和洒脱。
整首诗语言简练,但内涵深远,既有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食罢一觉睡:吃完饭后,感到困倦,便小憩一会儿,暗示生活的日常与安逸。
- 起来两瓯茶:醒来后饮用两杯茶,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举头看日影:抬头望去,发现太阳的影子已经偏向西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已复西南斜:时间已晚,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乐人惜日促:快乐的人对时间的珍惜,反映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忧人厌年赊:忧愁的人感到时间漫长,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扰。
- 无忧无乐者:指那些对生活抱有超然态度的人。
- 长短任生涯:不在乎生活的长短,自由而洒脱地度过人生。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乐人”和“忧人”的对立,突显出人们不同的生活态度。此外,抒情的语言和简洁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展现了作者的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态度。通过对比不同的生活状态,展现了面对时间和人生的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淡然与超脱的生活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食:象征生活的日常,体现生活的简单与安逸。
- 茶:代表宁静和闲适,体现生活的雅趣。
- 日影: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乐与忧:分别代表积极和消极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乐人”指的是: A. 快乐的人
B. 忧愁的人
C. 无忧无虑的人
D. 敬业的人 -
诗中提到的“日影”象征: A. 生命的短暂
B. 时间的流逝
C. 感情的变化
D. 生活的无常 -
“无忧无乐者”指的是: A. 对生活不在乎的人
B. 常常忧虑的人
C. 充满激情的人
D. 喜欢沉思的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白居易的《食后》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与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激昂的情感表达。两者在对时间和人生的态度上各有侧重,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