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咏鸡冠花》
作者:刘基 〔元代〕
绛帻鸡人紫绮裘,
彤墀欲报五更筹。
不胜娇冶立清秋。
日影却穿云气入,
虹光犹带露华流。
三千红粉总凝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鸡冠花的美丽景象。诗中提到的是一位身着紫色绮裘、头戴红巾的男子,他在晨曦中向鸡冠花致以问候,仿佛想要报晓。鸡冠花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娇艳欲滴,似乎在迎接这清新的时节。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花瓣上,犹如彩虹般绚丽,露珠在花间流转,增添了几分灵动。整幅画面展现出鸡冠花的美丽,仿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注释
- 绛帻:绛色的头巾。
- 鸡人:指的是与鸡冠花有关的人,可能形容一种生活的气息。
- 彤墀:红色的台阶,象征着高贵和华丽。
- 娇冶:形容花朵的娇美。
- 清秋:指的是清新宁静的秋天。
- 虹光:形容光影的美丽,像彩虹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常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花鸟等自然景物。《浣溪沙·咏鸡冠花》是他的一首经典作品,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助对鸡冠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
诗歌鉴赏
《浣溪沙·咏鸡冠花》以清新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鸡冠花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开头的“绛帻鸡人紫绮裘”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鲜艳的颜色与华丽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接下来的“彤墀欲报五更筹”,则将时间置于清晨,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带有一种希望和期待的情感。
在诗的中段,“日影却穿云气入,虹光犹带露华流”,通过描写阳光穿透云层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呈现出光影的灵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鸡冠花的绽放而欢呼。最后一句“三千红粉总凝眸”则转向情感的聚焦,鸡冠花的美丽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象征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刘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将鸡冠花的娇美与生活的希望紧密相连,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绛帻鸡人紫绮裘:描绘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男子,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 彤墀欲报五更筹:清晨的台阶仿佛在向人们报晓,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不胜娇冶立清秋:鸡冠花在清秋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美,传达出一种柔美的气息。
- 日影却穿云气入:阳光穿透云层,营造出一种光影交错的美丽景象。
- 虹光犹带露华流:光影如彩虹般绚丽,露珠在花瓣间流转,增添了活泼的气息。
- 三千红粉总凝眸:鸡冠花的美丽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象征着人们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鸡冠花比作娇美的女子,展现其美丽。
- 拟人:通过“日影却穿云气入”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彤墀欲报五更筹”、“虹光犹带露华流”等句,展现出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鸡冠花的描绘,传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冠花:象征着美丽和生命力,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绛帻、紫绮裘:象征华丽与高贵,体现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和气质。
- 日影、虹光:象征光明与希望,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绛帻”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紫色
- C. 绿色
- D. 蓝色
-
诗中提到的“彤墀”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墙壁
- B. 红色的台阶
- C. 红色的花朵
- D. 红色的衣服
-
“三千红粉总凝眸”中的“三千红粉”比喻了什么?
- A. 众多的美丽女子
- B. 众多的花朵
- C. 许多的观众
- D. 许多的心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达了对美丽与人生的思考。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作品,展现了秋日的气息和生活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美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出另一种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