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
作者: 卢纶 〔唐代〕
映竹水田分,当山起雁群。
阳峰高对寺,阴井下通云。
雪昼唯逢鹤,花时此见君。
由来禅诵地,多有谢公文。
白话文翻译:
春日里,我陪着李庶子在遵善寺的东院,清晨时分俯望四周。
竹影映在水田上,雁群在山头飞起。
阳光照耀下的高峰,与寺庙正对,阴影下的井水则通往云间。
在雪昼的清晨时分,偶尔能邂逅仙鹤,花开的时节则常常见到你。
这里本是禅宗诵经之地,历来都有谢公的诗文流传。
注释:
字词注释:
- 庶子:古代对非嫡长子或庶出的称呼。
- 东院:寺庙的东方院落。
- 映竹:竹子的影子。
- 雪昼:雪天的白昼,意指清冷宁静的时光。
- 谢公文:指谢灵运的诗文,谢公即谢灵运,南朝诗人。
典故解析: 谢公文:谢灵运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代表了山水诗的高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士行,号洙泗,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才在当时受到关注,尤其以山水诗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李庶子在寺庙东院赏景的情景,反映了春日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春日的美丽景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篇以“映竹水田分”描绘出竹影与水田的交映,给人以宁静而清新的感觉;接着“当山起雁群”将景象推向高远,雁群飞起,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阳光照耀下的高峰与阴凉的井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深邃。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雪昼”和“花时”这两个时节的切换,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暗示了人与友人之间的珍贵相聚。最后一句提到“谢公文”,不仅增添了文化的厚度,也表明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深厚,流传着历代诗人的文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友人间的情谊,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和谐感,传递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映竹水田分:竹影映照在水田中,形成自然的交融与和谐。
- 当山起雁群:在山头,雁群飞起,生机勃勃。
- 阳峰高对寺:阳光照耀的高峰正对寺庙,形成一幅静谧的画面。
- 阴井下通云:阴凉的井水与云层相连,体现深邃与幽静。
- 雪昼唯逢鹤:在雪天的白昼,偶尔能见到仙鹤,象征着清雅与超脱。
- 花时此见君:在花开的季节,常常能见到朋友,表达友情之美。
- 由来禅诵地:这个地方向来是禅宗诵经的圣地,文化底蕴深厚。
- 多有谢公文:历代诗人留下的作品,特别提到谢灵运,显示了人文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阳峰高对寺,阴井下通云”两句,结构工整,意境深远。
- 比喻:用“映竹”与“雪昼”营造出宁静自然的意境。
- 排比:通过对景物的层层描写,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春日的自然美景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雅、高洁。
- 雁:象征自由与生机。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花:象征生命与美好。
- 鹤:象征长寿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庶子”指的是?
- A. 朋友
- B. 非嫡长子
- C. 学者
- D. 诗人
-
诗中“雪昼”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提到的谢公是谁?
- A. 唐代诗人
- B. 南朝诗人
- C. 北朝诗人
- D. 宋代诗人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卢纶的《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卢纶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