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
时间: 2025-01-10 22:26:01意思解释
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
原文展示:
见说南来处,苍梧接桂林。
过秋天更暖,边海日长阴。
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
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沉。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
炎方难久客,为尔一沾襟。
白话文翻译:
听说南方的消息,苍梧山连接着桂林。
秋天过去后天气更加温暖,边境的海边日子渐渐变得阴沉。
巴蜀的道路上云雾缭绕,蛮族的乡村深入山洞之中。
信件回到身边时,人已经渐渐老去,梦中似乎看到的月亮也在沉没。
碧水流淌着春天的色彩,青山寄托着我对远方的思念。
在炎热的地方难以久留,为了你我只好沾湿衣襟。
注释:
- 苍梧:指苍梧山,位于今广西省,是南方知名的山脉。
- 桂林:著名的山水城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闻名。
- 巴路:指通往巴蜀一带的道路,巴蜀即今日的四川、重庆地区。
- 蛮乡: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通常指南方地区。
- 信回人自老:信件回到时,人已老去,表达了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苍梧接桂林”,意在描绘南方的美丽风景,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梦到月应沉”可以理解为人在梦中追寻过去的美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约737—789),字士衡,号卧龙,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他的作品常表现愁苦、思乡和友谊等主题,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受到后世的赞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代,正值作者在外地任职期间,因想念远方的朋友而作。此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绘南方的自然风光和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诗作,诗人在描写南方美景的同时,不忘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开头“见说南来处,苍梧接桂林”便引入南方的自然景观,苍梧与桂林的结合,映衬出南方的秀美,给读者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过秋天更暖,边海日长阴”一句,则通过对气候变化的描写,渗透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后面的诗句中,作者通过对巴路和蛮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南方的异域风情。最后,“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沉”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渗透着浓浓的乡愁和思念的情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南来处,苍梧接桂林:听说南方的消息,苍梧山与桂林相连,描绘南方的美丽。
- 过秋天更暖,边海日长阴:秋天过去后,天气渐暖,但边境的海边却变得阴沉。
- 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巴蜀的道路上云雾缭绕,蛮族的乡村深入山洞,展现了南方的神秘。
- 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沉:信件回到身边时,人渐渐老去,梦中看到的月亮也在沉没,表达时间的无情。
-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碧水流淌着春天的色彩,青山寄托着我对远方的思念。
- 炎方难久客,为尔一沾襟:在炎热的地方难以久留,为了你只好沾湿衣襟,抒发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展现了对称美。
- 比喻:将思念比作沾湿衣襟,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深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梧:象征南方的美丽与希望。
- 桂林:代表着秀丽的山水。
- 碧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青山:寄托着对远方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梧”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D. 东方 -
“信回人自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的心情
B. 对过去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故乡的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蛮乡”指的是? A. 中原地区
B. 少数民族地区
C. 大城市
D. 西域地区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集中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送别中表达友谊的珍贵,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的详细解析,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