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杂诗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3:5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雨损万物,草烂麦生耳。
青苔独得时,延蔓及堂戺。
晨兴视天宇,滴沥殊未已。
君子惧陆沉,小人忧饿死。
凄凉大将营,鼓缦弧弓弛。
朝廷竟知否,盗贼如流水。
白话文翻译:
这场大雨损害了万物,导致草腐烂,麦子生长不良。
唯有青苔在这种时节独自生长,蔓延到庭院的角落。
清晨起来仰望天空,雨水依旧滴落不停。
君子担心国家会沉沦,小人则忧虑饥饿而死。
将军的营地显得凄凉,战鼓低沉,弓箭也松弛了。
朝廷究竟是否知晓这一切,盗贼如同流水般横行无忌。
注释:
- 多雨:指降雨频繁。
- 损万物:指大雨对自然和作物造成的损害。
- 草烂:草因潮湿而腐烂。
- 麦生耳:指小麦生长不良,发出耳状的穗子。
- 青苔:一种湿润环境才会生长的植物,象征着雨水的丰沛。
- 堂戺:指庭院的角落。
- 滴沥:形容雨水不断滴落。
-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 陆沉:比喻国家或社会的沉沦。
- 小人:指不仁德之人,通常为自私自利。
- 凄凉:形容环境冷清和悲凉。
- 鼓缦弧弓弛:描绘战斗准备不足的状态。
- 朝廷:指国家的统治机构。
- 盗贼如流水:比喻盗贼横行无忌,像水流一样不断涌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士俊,号靖节,浙江温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他的诗风既有元代的清新脱俗,又融入了明初的豪放。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元代末期,正值元朝衰落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诗人通过描绘连绵大雨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表现出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雨中杂诗四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多雨损万物,草烂麦生耳”直接点明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暗示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灾难。接下来的“青苔独得时,延蔓及堂戺”则通过青苔的生长反映了在困境中仍有生机的存在,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晨兴视天宇,滴沥殊未已”描绘了诗人清晨的无奈与忧虑,雨水不断,似乎预示着困扰国家的危机并未解除。接下来提到的“君子惧陆沉,小人忧饿死”则对比了士人与小人的不同处境与心态,表现出不同身份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最后的“凄凉大将营,鼓缦弧弓弛”描绘了战斗准备不足的景象,表现出国家的危机感,最终以“朝廷竟知否,盗贼如流水”总结,质疑统治者对民生苦难的漠视,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雨损万物,草烂麦生耳:大雨导致植物的生长受损,暗喻社会动荡导致的生活困顿。
- 青苔独得时,延蔓及堂戺:青苔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能生长,象征着在绝境中仍有生机的希望。
- 晨兴视天宇,滴沥殊未已:清晨时分,诗人仰望天空,雨水依旧不断,象征着无尽的忧虑。
- 君子惧陆沉,小人忧饿死:描绘了不同阶层对社会动荡的不同感受,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 凄凉大将营,鼓缦弧弓弛:表现出军事上的颓废与无力,暗示国家的危机。
- 朝廷竟知否,盗贼如流水:质疑当权者对社会现状的无知,同时揭示盗贼横行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盗贼如流水”,将盗贼的猖獗比作流水,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富有韵律感。
- 排比:用多个短句排比,增强诗歌的气势。
主题思想:
该诗反映了在大雨和社会动荡中,诗人对国家前途和百姓生活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表达了对人道与正义的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困扰与灾难。
- 青苔:象征生机与希望。
- 君子与小人:象征不同社会角色对命运的不同反应。
- 将军的营地:反映国家的军事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苔”象征什么? A. 破坏
B. 生机
C. 灾难
D. 绝望 -
“君子惧陆沉,小人忧饿死”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和谐
B. 不同身份的忧虑
C. 大雨的影响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和平
B. 动荡
C. 富饶
D. 安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和对故土的怀念。
- 李白《将进酒》:则以豪放的态度面对人生与困境,与刘基的忧虑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