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七首 其一 集句
洞房昨夜秋风起。
江清露白芙蓉死。
岂是远行时。
与君生别离。
千山鸟飞绝。
隆想弥年月。
思妇夜鸣砧。
君听空外音。
白话文翻译
昨夜洞房内秋风起,江水清澈露珠白芙蓉已凋谢。
这难道是远行时的情景吗?与君生离死别。
千山之上鸟儿飞绝,思念如潮,难以自已。
思妇在夜里敲打砧石,君啊,听那遥远的空灵之声。
注释
- 洞房:新婚的房间,象征爱情的开始。
- 秋风:象征着凋零与离别。
- 江清露白:江水清澈,露珠晶莹,描绘宁静的夜晚。
- 生别离:生离死别,表达对爱人的思念。
- 千山鸟飞绝:表示孤独与环境的凄凉。
- 思妇:思念丈夫的女人,反映了离别的苦楚。
- 鸣砧:敲打砧石,象征着思念的声音。
典故解析
“思妇夜鸣砧”常用来形容思念之情。砧石是古代女性在家中进行纺织、缝纫工作的工具,夜晚的敲击声象征着孤独与思念。此典故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有体现,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因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政治才能,被后世称为“刘伯温”。他在文学上擅长诗、词、文,作品传颂甚广。
创作背景
《菩萨蛮》系列诗作是在刘基经历了人生诸多波折后创作的,尤其是对离别、思念之情的深刻描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亲情、爱情的关注和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七首 其一 集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沉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洞房昨夜秋风起”,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仿佛在凄凉的秋风中,婚姻的喜悦被现实的苦涩冲淡。接着“江清露白芙蓉死”,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凋零,令人感到一种无奈与悲伤。诗中通过“千山鸟飞绝”展现了自然的苍凉,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
“思妇夜鸣砧”则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砧石的敲打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整首诗的意象交织,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显示了刘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房昨夜秋风起:新婚的房间中,昨夜秋风吹起,渗透了一种清冷的气息。
- 江清露白芙蓉死:清澈的江水上,露水晶莹,白色的芙蓉花已然凋谢,象征着爱情的逝去。
- 岂是远行时:难道这只是远行时的情景吗?带有疑问与感慨之意。
- 与君生别离:与君生离死别,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痛苦。
- 千山鸟飞绝:千山之上,鸟儿飞绝,表明人迹罕至,环境的孤寂。
- 隆想弥年月:思念像潮水一样,弥漫在漫长的岁月中,难以平息。
- 思妇夜鸣砧:思念丈夫的妇女在夜里敲打砧石,传达出无尽的思念。
- 君听空外音:君啊,听那遥远的声音,唤起对彼此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秋风、凋谢的花,生动地描绘了情感的凄凉。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江清露白”,使自然与情感相融合。
- 对仗:如“千山鸟飞绝,思妇夜鸣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和对爱情的无尽怀念。通过自然界的描写,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房:象征着新婚的喜悦与未来的希望。
- 秋风:代表着离别、凋零,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清澈。
- 芙蓉: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 思妇:代表着思念与孤独的女性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洞房昨夜秋风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兴奋
答案:B -
“思妇夜鸣砧”中“鸣砧”指的是什么?
A. 敲打砧石
B. 吹奏乐器
C. 说话
答案:A -
本诗主要表达哪种情感?
A. 友情
B. 思念
C. 幸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深刻探讨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爱情和离别的细腻描写。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菩萨蛮》均表现思念之情,但前者通过描写月光引发思乡之情,而后者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两者情感基调虽相似,但表现手法各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鉴赏》——提供对元代诗词的全面分析。
- 《刘基传》——关于刘基的生平与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