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杜甫 〔唐代〕
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
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
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
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南方的路途遥远,山中的猿猴在树上悬挂。
全家听闻这个消息后都感到惊骇,想要寄送给小孩的东西竟然小得像拳头。
我预先想象到愁苦的面容,初次调马时看到的鞭子。
希望能找到聪明人,年幼的孩子们捧着东西显得有些癫狂。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州:指南方地区,可能是指南方的某个州。
- 悬:悬挂,形容猿猴在树上的状态。
- 如拳:形容寄送物品的大小,小得像拳头一样。
- 预哂:预先想象或描绘。
- 愁胡面:愁苦的面容,可能指因离别或担忧而显得忧愁的脸。
- 调见马鞭:初次使用马鞭时的情景。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对于南方的向往与不安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其诗作多描写社会现实,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流亡生涯期间,反映了他对南方的思念和对家庭的关心。诗中涉及的“寄小如拳”可能与他家庭的困境有关,表达了他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诗歌鉴赏: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杜甫在流亡生涯中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现状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及南方的路途,设置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背景,暗示着诗人对南方的向往与未知。接着,诗人通过“举家闻若骇”的描述,体现出家庭对这一远方的恐惧与不安,显示出家庭成员间的紧密联系。
在寄送小物件时,诗人使用“如拳”来形容物品的大小,既表达了寄送的渺小与无奈,也暗示了他对家人的深切关怀。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预哂愁胡面”描绘出一种忧伤的情感,暗示着对未来的未知与担忧。而“童稚捧应癫”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无辜孩子们的心痛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愁苦与思念,透过简单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出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和对生活的无奈,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人们谈论南方的道路,山中的猿猴在树上悬挂,表明南方的遥远与艰难。
- 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全家听闻这个消息感到惊骇,想寄送的小物品却小得像拳头,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
- 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预先想象到愁苦的面容,初次使用马鞭时的情景,表现出对生活的忧虑。
- 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希望能找到聪明人,年幼的孩子们捧着东西显得有些癫狂,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寄送的物品比作拳头,形象地表现了其渺小。
- 拟人:通过“山猿”给自然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使用“预哂愁胡面”和“初调见马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的关心与思念,展现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与无奈。整体情感基调悲伤而深沉,反映出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与对人性关怀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州:象征着遥远与未知。
- 山猿:象征着孤独与不安。
- 小如拳:象征着生活的困顿。
- 愁胡面:象征着忧虑与悲伤。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州主要指哪个方向的地区?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
“小如拳”形容的是寄送的物品的大小,表示: A. 大
B. 渺小
C. 中等 -
诗中提到的“愁胡面”主要表达了诗人的: A. 快乐
B. 忧虑
C. 无所谓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常常对比,杜甫的诗多描写社会现实与人间疾苦,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表现个体情感与豪放气概。例如,杜甫的《春望》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差异,前者更注重对社会的思考,后者则强调个体的放纵与畅快。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