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 其四》

时间: 2025-02-04 17:26:38

才力应难誇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力应难誇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今才俊的看法,认为当今的才华与众人相比难以找到能出类拔萃的人。或许可以在翡翠和兰花的上面看到一些出众的事物,但仍未能在碧海中捕捉到鲸鱼那样的卓越。

注释:

  • 才力:才华与能力。
  • 数公:指多位杰出的人物,可能是指当时的名士。
  • 凡今:如今,指当下的时代。
  • 出群雄:超越众人,意指卓尔不群。
  • 翡翠:一种美丽的绿色宝石,象征珍贵和美丽。
  • 兰苕:兰花和苕,都是美丽的植物,象征优雅。
  • 未掣:尚未捕捉到,形容未能得到。
  • 鲸鱼:海中最大最强的鱼类,象征伟大和力量。
  • 碧海:清澈的海水,象征广阔的天地。

典故解析:

“翡翠”和“兰苕”在古诗中常用作美的象征,表示美丽的事物;而“鲸鱼”则是力量和伟大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对比,表达了对当代人才的怀疑及对往昔英雄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忧国忧民的沉郁之作。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与对人才的渴望,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才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杜甫对当代社会的深刻认识与失望情绪。开头两句“才力应难誇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直接点明了主题,抒发了对当今人才稀缺的感慨。杜甫虽然承认当今有些人才能出众,但他却认为这些人仍然难以与历史上的英雄相比,反映出他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后两句“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则通过美丽的意象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翡翠和兰苕是美丽而不具力量的象征,而鲸鱼则代表着力量和伟大,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杜甫用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他对美的向往与对伟大事物的追求,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力应难誇数公:才华与能力在当下难以与众多杰出的人物相提并论。
  • 凡今谁是出群雄:如今谁能超越众人,成为一代英才?
  • 或看翡翠兰苕上:或许在美丽的翡翠和兰花中可以找到一些出众的东西。
  • 未掣鲸鱼碧海中:但在广阔的碧海中,仍然未能捕捉到鲸鱼那样的卓越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翡翠和兰苕比作美丽的事物,而鲸鱼则比作伟大的存在。
  • 对比:通过对美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对比,突显当代人才的稀缺与伟大事物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当代人才的审视与批判,流露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现状的不满,揭示了他对社会的深思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翡翠:象征美丽与珍贵。
  • 兰苕:象征优雅与高洁。
  • 鲸鱼:象征伟大与力量。
  • 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与历史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翡翠”和“兰苕”象征什么? A) 力量
    B) 美丽
    C) 智慧

  2. 诗人认为当今的人才如何? A) 出类拔萃
    B) 稀缺
    C) 充满希望

  3. “未掣鲸鱼碧海中”中的“鲸鱼”象征什么? A) 美好
    B) 伟大
    C) 失落

答案:

  1. B) 美丽
  2. B) 稀缺
  3. B) 伟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饮酒与人生的豪情。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对比:杜甫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而李白的诗则多表现个人情怀与豪放气质,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全集》
  • 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如《杜甫与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