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天台》
时间: 2025-01-26 01:5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归天台
作者:曹勋〔宋代〕
山中小筑枕溪流,却踏红尘笑拙谋。
鬓点吴霜今已才,儿皆楚语只堪愁。
猿惊鹤怨事偶尔,燕语莺啼春罢休。
每与儿曹话归计,一帘清梦绕沧洲。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小屋靠着溪水而建,但我却踏入红尘中,笑谈自己拙劣的谋划。
我的鬓发已被岁月染白,孩子们的言语让我倍感忧愁。
猿猴偶尔惊叫,白鹤也感到怨恨,燕子和莺鸟的啼鸣在春天结束时显得无奈。
每次与儿子们谈论回归的计划,心中总是浮现出一帘清梦,萦绕在沧洲的周围。
注释:
- 山中小筑:指山中建造的小房子,象征隐居生活。
- 枕溪流:意为小屋依偎在溪流旁,描绘宁静的环境。
- 红尘:指世俗生活,含有离开清净生活的意味。
- 鬓点吴霜:指鬓发已白,暗示年老。
- 楚语:指家乡的语言,表示对故土的思念。
- 猿惊鹤怨:描绘山中动物的情绪,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 一帘清梦: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其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注重意象的营造。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归隐山林之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及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他对家庭和人生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思归天台》是一首深具情感的山水诗,曹勋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与个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山中小筑枕溪流”描绘了隐居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诗人在这里既享受自然之美,又感受到红尘的纷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接下来的“鬓点吴霜今已才”的句子,诗人用自嘲的语气提及自己的衰老,更加深了内心的忧愁与无奈。而“儿皆楚语只堪愁”则是对家庭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孩子们的语言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显示出父爱的深沉。
“猿惊鹤怨事偶尔,燕语莺啼春罢休”两句,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声音,巧妙地映射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猿猴的惊叫与白鹤的怨恨,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世的无奈。
最后一句“每与儿曹话归计,一帘清梦绕沧洲”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希望与儿子们共同回归故乡的梦想,却又被清梦萦绕,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的深切眷恋,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中小筑枕溪流:强调诗人隐居的环境,溪水的流淌象征着生活的宁静。
- 却踏红尘笑拙谋:表明尽管身处于宁静之地,心中仍然有对世俗的思考。
- 鬓点吴霜今已才:反映生活的变迁与个人的衰老,带有自嘲意味。
- 儿皆楚语只堪愁:孩子的语言成为情感的寄托,却也让人感到愁苦。
- 猿惊鹤怨事偶尔:动物的情感反射出诗人的孤独,偶尔的事让人感到惆怅。
- 燕语莺啼春罢休:春天结束,诗人与自然的联系显得更加脆弱。
- 每与儿曹话归计:与孩子们的讨论,是诗人内心渴望的体现。
- 一帘清梦绕沧洲: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诗人的心境。
- 拟人:猿猴和白鹤的情感表达,使自然与情感相互交融。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 山中小筑:象征隐居与宁静。
- 溪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和谐。
- 吴霜:代表岁月的无情与衰老。
- 燕语莺啼:春天的结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鬓点吴霜”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衰老
- C. 快乐
- 答案:B
-
填空题:诗人每与儿子谈归计时,心中浮现“一帘__”。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庭的思念。 (对/错)
-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思归天台》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可以比较二者在对家庭思念的表达上,前者更侧重于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渴望,而后者则是在异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意象与情感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境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曹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