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雷》

时间: 2025-01-24 03:28:31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旱雷 文同 〔宋代〕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夏天干旱已经很久了,人们都害怕这不是一般的灾难。广阔的田野中,红色的风卷起炎热的尘埃。天空中虽然布满了密云,但甘甜的雨水始终没有降临。只能听到南山下,每天都有雷声在愤怒地喧哗。

注释:

  • 旱雷:指干旱时期的雷声,通常无雨。
  • 赤风:指热风,因干旱而显得特别炎热。
  • 炎埃:炎热的尘埃。
  • 密云:密集的云层。
  • 甘泽:指甘甜的雨水。
  • 喧怒雷:形容雷声大而频繁,但无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此诗反映了当时干旱的严重情况,表达了人们对天灾的恐惧和对雨水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夏季长期干旱,农田受灾严重,人们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人们的恐惧,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季长期干旱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天灾的恐惧和对雨水的渴望。诗中“赤风起炎埃”和“密云徒满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最后两句“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更是以雷声的频繁和愤怒,象征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夏季干旱已经很久了,人们都害怕这不是一般的灾难。
  2.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广阔的田野中,红色的风卷起炎热的尘埃。
  3.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天空中虽然布满了密云,但甘甜的雨水始终没有降临。
  4.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只能听到南山下,每天都有雷声在愤怒地喧哗。

修辞手法:

  • 对比:“赤风起炎埃”与“密云徒满空”形成对比,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
  • 拟人:“日日喧怒雷”中的“喧怒”赋予雷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长期干旱的恐惧和对雨水的渴望。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人们的恐惧,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意象分析:

  • 赤风:象征炎热和干旱。
  • 炎埃:象征干旱带来的尘埃和不适。
  • 密云:象征希望,但徒劳无功。
  • 喧怒雷:象征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赤风起炎埃”中的“赤风”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风 B. 热风 C. 干风 D. 狂风 答案:B

  2. 诗中“密云徒满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天空布满云彩 B. 云彩很多但没有雨 C. 云彩很少 D. 云彩很厚 答案:B

  3. 诗中“日日喧怒雷”中的“喧怒”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文同《旱雷》: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文同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