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气灵风鹤屐折齿,壁后寘人汗如洗。樵渔杂沓坐林间。蜉蝣尘埃不可攀,石头扰扰柴桑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优雅的山林场景。风轻轻吹拂,像鹤一样的步伐让人心旷神怡,山壁后的人因热而满身是汗。樵夫和渔夫们纷纷坐在树林中,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轻盈的蜉蝣和尘埃让人无法触及,石头在林间轻轻打扰着,显得格外闲适。
注释:
- 气灵:气氛清新,灵动。
- 风鹤屐折齿:形容风轻灵动,像鹤一样的步伐,屐(鞋)折齿(牙)比喻轻盈。
- 壁后寘:指在山壁后面,寘(置)是安放的意思。
- 樵渔杂沓:樵夫和渔夫混杂在一起,杂沓表示纷繁的样子。
- 蜉蝣:一种微小的昆虫,象征短暂。
- 石头扰扰:石头间的声音,扰扰表示轻微的打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林,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山林游览中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生活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东山彭泽》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气灵风鹤屐折齿”引入,轻灵的气息和优雅的步伐,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轻盈的风。接着“壁后寘人汗如洗”,则表现出夏季的热气与人们在自然中的放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人们在自然中的舒适与恬淡。
而“樵渔杂沓坐林间”则描绘了自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樵夫与渔夫的存在让自然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蜉蝣尘埃不可攀”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蜉蝣的存在象征着短暂的美好,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最后“石头扰扰柴桑闲”则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石头的轻微打扰仿佛在呼应着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整首诗在意象上给人一种清新、闲适的感觉,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气灵风鹤屐折齿:描绘了一个清新而轻盈的环境,气氛灵动,仿佛风中传来鸟鸣。
- 壁后寘人汗如洗:在山壁后的人因热而出汗,表现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真实感。
- 樵渔杂沓坐林间:樵夫与渔夫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生动的生活场景。
- 蜉蝣尘埃不可攀:象征短暂与脆弱,提醒人珍惜眼前的美好。
- 石头扰扰柴桑闲:石头的声音在宁静的自然中显得格外悠闲,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描绘得如同鹤般轻盈。
- 拟人:石头似乎在轻轻打扰,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樵渔杂沓”与“石头扰扰”,形成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气灵:象征清新与灵动,代表自然的气息。
- 樵渔:象征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 蜉蝣:象征短暂与脆弱,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
- 石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以安静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气灵风鹤屐折齿”意指什么? A. 风的清新
B. 鹤的优雅
C. 轻盈的步伐
D. 以上皆是 -
“蜉蝣尘埃不可攀”中,蜉蝣象征什么? A. 长寿
B. 短暂的生命
C. 美丽的事物
D. 难以捕捉的东西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邓林的《东山彭泽》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但《东山彭泽》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意象分析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