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

时间: 2025-01-10 22:51:09

缥帙无尘满画廊,钟山弟子静焚香。

惠能未肯传心法,

张湛徒劳与眼方。

风飏檀烟销篆印,日移松影过禅床。

客儿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缥帙无尘满画廊,钟山弟子静焚香。
惠能未肯传心法,张湛徒劳与眼方。
风飏檀烟销篆印,日移松影过禅床。
客儿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书卷满墙,钟山的弟子在静静地焚香。惠能和尚尚未传授心法,张湛则徒劳无功地与世俗的观念争论。风吹起檀香,烟雾散去,篆刻的印记也随之消失,阳光慢慢移动,松树的影子洒落在禅床上。即便如此,游子总有翻经的地方,但江边的秋天已然来临,蕙草却显得荒芜。

注释

  • 缥帙:指轻盈的书卷,形容书籍的珍贵。
  • 无尘:没有尘埃,形容环境清净。
  • 焚香:点燃香火,表示虔诚。
  • 惠能:唐代著名禅宗大师,心法指的是禅宗的思想。
  • 张湛:可能指的是某位学者或弟子,反映学术争辩的无奈。
  • 篆印:古代文字的印章,象征传统文化。
  • 翻经:指阅读或翻阅佛经。
  • 蕙草:指蕙兰,象征美好,但在这里却暗示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多抒写个人情感,融入了音乐的节奏感,形成了“温词”的流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士人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深入探讨时期,诗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也反映了作者在禅修时的感悟和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温庭筠的这首《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以清幽的环境描绘和深邃的哲思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对世俗纷扰的思考。诗的开篇“缥帙无尘满画廊”描绘了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场景,暗示着作者的学术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接着提到的“惠能未肯传心法”则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心法传承的严肃态度,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后半部分的“风飏檀烟销篆印”描绘了一个禅意盎然的场景,檀香的烟雾在风中消散,象征着世俗的印记逐渐被抹去,阳光洒落在禅床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感觉。然而,最后两句“客儿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则暗示了游子在寻找精神寄托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蕙草的荒芜象征着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现实的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体现了温庭筠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缥帙无尘满画廊:书卷整齐,无尘埃,显示出环境的清静和学术的氛围。
  2. 钟山弟子静焚香:钟山的弟子在此焚香,传达一种修行的氛围。
  3. 惠能未肯传心法:指惠能和尚尚未将深奥的禅宗心法传授,暗示修行的艰难。
  4. 张湛徒劳与眼方:张湛与世俗的争论似乎毫无意义,表现出士人的无奈。
  5. 风飏檀烟销篆印:风吹拂,檀香烟雾散去,象征着世俗印记的消失。
  6. 日移松影过禅床:阳光移动,松影在禅床上摇曳,产生宁静的氛围。
  7. 客儿自有翻经处:游子总有翻经的地方,暗示寻求精神寄托。
  8. 江上秋来蕙草荒:秋天来临,江边蕙草荒芜,象征着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惠能未肯传心法,张湛徒劳与眼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蕙草象征着美好与凋零,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文化传承的艰难与个体在纷扰世俗中的孤独,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通过禅意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缥帙: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 焚香:表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蕙草:象征美好与逝去,反映出诗人的怀旧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惠能”是指什么?

    •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 B. 一位禅宗大师
    • C. 一位政治家
    • D. 一位科学家
  3. 诗的最后一句“江上秋来蕙草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与失落
    • C. 愤怒
    • D. 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和禅意的氛围,但温庭筠的诗更强调了人对文化和传统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