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所见闻示诸友》

时间: 2025-02-04 16:58:25

闻说奔军闯阆州,余州民溃去如流。

亲曾见虎诚堪怖,只为狐惊亦可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说奔军闯阆州,
余州民溃去如流。
亲曾见虎诚堪怖,
只为狐惊亦可羞。

白话文翻译

听说敌军闯入阆州,
我这边的百姓像流水一样四散逃窜。
我亲眼见过老虎,确实令人恐惧,
但只因看到狐狸惊慌,这也太丢人了。

注释

  • 奔军:指敌军或逃兵,奔赴战场或逃跑的军队。
  • 阆州:古地名,今四川省阆中市,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城镇。
  • 溃去:溃逃,指军队或百姓因为恐惧而逃跑。
  • 亲曾见虎:我亲眼见过老虎。
  • 诚堪怖:确实令人恐惧。
  • 只为狐惊:仅仅因为狐狸的惊慌。

典故解析

本诗反映了战乱时期民众的恐慌和无奈,使用了动物的象征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在这里,老虎象征着真正的威胁,而狐狸则象征着一种不应有的恐惧。古代文人常用动物来比喻人性,表现出战乱时期的荒唐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宗道,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人生感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表现了民众因战争而产生的恐惧和逃避心理,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关切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乱中的恐慌场景。开头两句直接揭示了敌军入侵的消息,描绘了百姓在战乱中的无助与绝望,仿佛看到人们如流水般涌动的逃离。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曾见过凶猛的老虎,理应感到恐惧,但此时此刻却因狐狸的惊慌而感到羞愧。这种情感的反转体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脆弱的一面。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野兽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老虎象征着真正的威胁,而狐狸则象征着无谓的恐惧,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往往会显得无助和可笑。整首诗透过对动物行为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所展现出来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说奔军闯阆州:听说敌军已经闯入了阆州,暗示了战争的迫近。
  2. 余州民溃去如流:余州的百姓如同水流一般逃窜,形象地表达了恐慌的程度。
  3. 亲曾见虎诚堪怖:作者亲眼见过老虎,认为它确实是令人害怕的。
  4. 只为狐惊亦可羞:但看到狐狸也惊慌失措,这种情形让人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对比:老虎与狐狸的对比,体现了真正的威胁与无谓的恐惧。
  • 比喻:将人们的逃窜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恐惧的场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战乱中人们的恐惧与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脆弱与可笑。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揭示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真实反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真正的威胁,代表战争的恐怖。
  • :象征无谓的恐惧,表现人性中的脆弱与羞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阆州”是指哪个地方?

    • A. 今四川省阆中市
    • B. 今湖南省
    • C. 今浙江省
  2. 诗中“余州民溃去如流”中的“溃”指什么?

    • A. 聚集
    • B. 逃散
    • C. 战斗
  3. 作者在诗中提到见过哪个动物?

    • A. 狐狸
    • B. 老虎
    • C. 熊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中的苦痛与无奈。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情壮志,而魏了翁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