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屋消残半瓦霜,
水河冻裂一渔航。
不须宫线量曦影,
化日今年特地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晴寒的景象:竹屋上只剩下半片瓦上结了霜,河水已冻裂,渔船无法航行。无需用宫中的线来量度阳光的影子,因为今年的日头特别长。
注释:
- 竹屋:用竹子搭建的屋子,象征着诗人简朴的生活。
- 消残:消失、残留,指屋顶的霜冻逐渐融化。
- 瓦霜:指瓦片上结的霜。
- 水河:指河流,意指水面已结冰。
- 冻裂:因寒冷而破裂。
- 渔航:指渔船,航行在水面上捕鱼。
- 宫线:古代用于测量的工具,此处比喻精确的测量。
- 曦影:阳光的影子。
- 化日:太阳的变化,指日头的升起与落下。
- 特地长:特别地长,指冬至后白昼逐渐变长的现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宫线”是古代测量工具,寓意着对时间与季节变化的精确把握,而“曦影”则暗示了光明与希望。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阴阳转化,白昼逐渐变长,寓意着新生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庵,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冬至时节,反映了作者在竹屋中独自欣赏冬日阳光的心情,表达了他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冬至晴寒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竹屋”和“水河”为主要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冬日氛围。开头两句“竹屋消残半瓦霜,水河冻裂一渔航”,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冬日的残酷和寂静。接下来的“无需宫线量曦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淡然态度,他不需要用工具来测量时间的流逝,因为心中自有一把尺。最后一句“化日今年特地长”,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许,暗示着冬至后的日子将逐渐变长,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的回归。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体现了杨万里以自然为师的诗人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屋消残半瓦霜:描述竹屋上只剩下半片瓦上结霜,表现了冬天的寒冷和简朴的生活环境。
- 水河冻裂一渔航:河流因寒冷结冰,渔船无法出航,显示了严寒对生活的影响。
- 不须宫线量曦影:不需要用测量工具来量度阳光的影子,表明对时间流逝的自然接受。
- 化日今年特地长:冬至后阳光逐渐变长,象征着日渐回暖,寓意着希望和新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比对寒冷的环境与阳光的存在,突显冬日的变化。
- 拟人:将“化日”赋予生命和变化,增强诗的表现力。
- 意象:竹屋、霜、渔航等意象,构成了清冷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欣赏,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淡然和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屋: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瓦霜:代表寒冷和冬季的严酷。
- 渔航:象征生活的生计与自然的联系。
- 曦影:代表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建筑材料是什么?
- A. 木头
- B. 竹子
- C. 石头
-
“水河冻裂一渔航”中,渔航指的是什么?
- A. 渔船
- B. 渔网
- C. 渔民
-
诗人认为冬至后的日子有什么变化?
- A. 日子变短
- B. 日子特别长
- C. 日子没有变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体现田园生活的诗意。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隐逸生活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追求,风格鲜明而豪放。
- 杜甫《春望》:虽然风格不同,但同样关注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反映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杨万里及其作品的综合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深入解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