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8 23:4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
作者: 杨万里
芦挥麈尾话清秋,
柳弄腰支舞绿洲。
引得江风颠入骨,
戏抛波浪过于楼。
十程拟作一程快,
一日翻成十日留。
未到大江愁未到,
大江到了更添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芦苇随风摇曳,像在谈论清秋的到来;柳树轻柔地扭动着身姿,仿佛在绿洲中翩翩起舞。江风吹来,令人感到刺骨的寒意,波浪嬉戏着掀起,仿佛要把楼阁也卷入其中。诗人本打算快快行程,却发现一日的时间仿佛变成了十日的漫长等待。未到达大江时就已感到忧愁,而当大江到来时,忧愁却愈加加重。
注释:
- 芦挥麈尾: 芦苇摇动如同麈尾(扇子),在此形容秋天的景象。
- 柳弄腰支: 柳树轻盈地扭动着身姿。
- 引得江风颠入骨: 江风刺骨,形容寒冷。
- 戏抛波浪: 波浪在嬉戏,形象生动。
- 十程拟作一程快: 原本打算快行十程,但实际上却只行了一程。
- 一日翻成十日留: 一天的时间却像是过了十天,表现时间的漫长。
- 未到大江愁未到: 还未到达大江就已经感到忧愁。
- 大江到了更添愁: 到达大江时,忧愁更加加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因避风而行,途经小港,经过荻港,最终想要到达大江。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心情变化。
诗歌鉴赏: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和人的心情变化。开首以“芦挥麈尾话清秋”引入,生动刻画了秋日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芦苇荡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气息。接着通过“柳弄腰支舞绿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生动,柳树的舞动似乎回应了秋天的到来,增添了诗的动感。
诗中“引得江风颠入骨”,将自然的冷冽与人的感受紧密结合,体现出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同时,波浪的“戏抛”赋予了自然以生命,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接下来的“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显示了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最后两句“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对即将抵达的期待与忧愁交织,深刻地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秋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挥麈尾话清秋: 描述秋天的芦苇随风摇摆,像在谈论秋天的到来,设置了清秋的基调。
- 柳弄腰支舞绿洲: 柳树轻盈扭动,添了活泼的气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引得江风颠入骨: 形容江风刺骨,渗透到骨髓,突出季节的寒冷。
- 戏抛波浪过于楼: 波浪的嬉戏,展现了水的灵动,给人以生气。
- 十程拟作一程快: 旅行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表现出内心的焦虑。
- 一日翻成十日留: 时间的漫长,让人感受到无奈与焦虑。
- 未到大江愁未到: 还未到达目的地,心中已感到忧愁。
- 大江到了更添愁: 到达后,忧愁愈加加重,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芦挥麈尾”将芦苇与扇子相类比,生动形象。
- 拟人: “柳弄腰支舞”赋予植物以人的动作,增添生动感。
- 对仗: 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在自然界中的感受与思考,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悟、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忧愁,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苇: 代表秋天的到来,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柳树: 象征柔美与生命力,表现了秋天的生动。
- 江风: 代表季节的变化,传达寒意,象征着无常。
- 波浪: 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活力,表现自然的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芦挥麈尾”中“麈”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扇子
C. 竹子
D. 鱼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旅程的焦虑? A. 柳弄腰支舞绿洲
B. 十程拟作一程快
C. 引得江风颠入骨
D. 大江到了更添愁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秋天的赞美
B. 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忧愁
C. 对自然美的描绘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泊船瓜洲》(王安石)与《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前者侧重于静态的景色,后者则更强调旅程中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