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大通镇》

时间: 2025-01-11 09:51:42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须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须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白话文翻译:

在淮河边上,云层低垂覆盖着岸边,江水中的浪涛拍打着天空。
如果没有风,谁敢奢望出航,若是下水,就更需要人来牵引。
芦苇和荻草总是缠绕着缆绳,渔网最是妨碍船只行驶。
我何曾怨恨过河流的阻碍,鱼和蟹也不在乎金钱的价值。

注释:

  • 淮上:指淮河岸边。
  • 云垂岸:形容云层低垂,给人一种压迫感。
  • 浪拍天:形容江中的浪涛拍打,似乎拍打到了天空。
  • 须风:如果没有风。
  • 下水:指下水作业或出航。
  • 芦荻:指芦苇和荻草,通常生长在水边。
  • 渔罾:指捕鱼用的网。
  • 怨川后:怨恨河流的阻挡。
  • 鱼蟹:指河里的鱼和蟹,象征着物质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存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观察著称,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舟过大通镇》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江河湖泊间的航行中,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理解与同情。

诗歌鉴赏:

《舟过大通镇》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渔民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淮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开篇描写了云层低垂、江水拍打的景象,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暗示了航行的艰难。接着,诗人用“须风那敢望”一语,表达了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出航的渺茫与无奈,体现了渔民生活的艰辛。随后,诗人提到芦苇和渔网对船只的阻碍,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生计上的种种困难。最后一句“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更是深入人心,表达了对财富的淡然与对生活的知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宁静而又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上云垂岸:描绘了淮河岸边的天空,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2. 江中浪拍天:形象展示了江水的波涛汹涌,仿佛连天空都被拍打。
  3. 须风那敢望:没有风时,出航的希望渺茫,强调了自然条件对航行的影响。
  4. 下水更劳牵:如果要下水,就更需要人力来拉扯,表现出渔民的艰辛。
  5. 芦荻偏留缆:芦苇缠绕着缆绳,说明河边生长的植物对航行的妨碍。
  6. 渔罾最碍船:渔网阻碍了船只的行进,象征着生计的困难。
  7. 何曾怨川后:诗人反问自己,是否曾对河流的阻碍感到怨恨。
  8. 鱼蟹不论钱:鱼和蟹的价值并不在金钱,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艰难。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渔民在艰难环境中坚韧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压迫感与不安。
  • :象征波动与变幻,暗示生活的不稳定。
  • 芦荻: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生活的阻碍。
  • 渔罾:象征生计的艰辛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淮上云垂岸”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晴空万里
    • B. 云层低垂
    • C. 风和日丽
    • D. 江水浩荡
    • 答案:B
  2. 诗人如何看待渔民的生活?

    • A. 愤怒
    • B. 轻视
    • C. 同情与理解
    • D. 忽视
    • 答案:C
  3. “鱼蟹不论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财富的贪婪
    • B. 物质的淡然
    • C. 生活的享受
    • D. 自然的依赖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舟过大通镇》与《归园田居》: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但《舟过大通镇》更侧重于渔民的艰辛,而《归园田居》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