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南望八韵》
时间: 2025-08-03 06:06: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
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
鹢带云帆动,鸥和雪浪翻。
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
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
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
郡中登眺处,无胜此东轩。
白话文翻译:
不厌疲倦地向东南眺望,江边的楼阁对着海口。
风浪在此有了音信,天水相融却没有痕迹。
鹢鸥伴随着云帆而动,海鸥和雪浪翻滚着。
鱼盐汇聚成市,烟火升起形成村庄。
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山峰顶上如钿般闪亮。
送走秋天千里之外的雁,夜晚的猿声回响着。
已然豁然开朗烦恼消散,眼前却又昏沉不明。
在郡中眺望的地方,东轩的美景无与伦比。
注释:
- 东南望:指向东南方向眺望。
- 江楼:指江边的楼阁。
- 海门:指海的出入口。
- 风涛:指海浪和风。
- 鹢:一种小型海鸟,常与云帆一起出现。
- 鱼盐聚为市:指渔盐交易形成市场。
- 烟火起成村:形容村庄的生活气息。
- 日脚金波碎:阳光照射在波浪上,产生金色的碎光。
- 峰头钿点繁:山峰顶上如同金钿般闪烁。
- 送秋千里雁:指候鸟秋天迁徙。
- 报暝一声猿:夜晚时猿猴的叫声。
- 烦襟闷:形容心中烦闷。
- 病眼昏:形容视线模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关注民生,提倡通俗易懂,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尤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东楼南望八韵》创作于诗人晚年,他在长安仕途上屡遭挫折,心中积累了许多烦闷与苦闷。此时,他在东楼眺望远方,抒发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东楼南望八韵》是白居易晚年的一首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生活的气息。诗人站在江边的楼阁上,向东南方向眺望,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他描绘了风浪的声音、海天相接的无痕、渔市的繁荣、村庄的烟火等生动的图景。诗的前半部分用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烦闷心情的释然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全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尤其是“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这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照射在波浪上所形成的美丽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使整个诗篇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
诗人表达了自己站在东楼上,向东南方向眺望的心情,尽管如此,他对这种景致并不感到厌倦。 -
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
风浪的声音带来信号,天和水融为一体,显得无比广阔。 -
鹢带云帆动,鸥和雪浪翻。
海鸟与云帆共舞,海鸥在波浪上翻滚,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海洋画面。 -
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渔业和盐业形成了市场,村庄里升起了炊烟,展现了生活的繁荣。 -
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
阳光照耀下的波光闪烁,山峰顶上如同钿金般点缀,形象而华美。 -
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
秋天的雁群南飞,夜晚传来猿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
虽然心情已经舒畅,但眼前依然模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郡中登眺处,无胜此东轩。
在郡中能眺望的地方,没有胜过这东轩的美景,强调了东轩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脚金波碎”,将光芒比作金色的波浪。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在描写景物时,使用排比手法,形成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对生活烦闷的释然,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南:象征希望与远方。
- 江楼:代表人类文明与自然的结合。
- 海门:象征着开阔与自由。
- 风涛: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幻。
- 鹢、鸥:代表自由飞翔的生物,象征生命的活力。
- 鱼盐:代表生活的琐碎与繁忙。
- 烟火:象征人间的温暖与生活气息。
- 日脚、峰头: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江楼对海门”,意思是: A. 江边的楼对着海的出入口
B. 海边的楼对着江
C. 楼的方向与海无关
D. 楼在海边 -
诗中的“风涛生有信”表达了什么含义? A. 风浪发出声音
B. 风浪是有信号的
C. 风浪没有声音
D. 风与波浪无关 -
“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意指: A. 心情愉快,眼前清明
B. 心情好转,但眼前仍模糊
C. 眼睛看不清
D. 心情仍然烦闷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东楼南望八韵》与王维的《鹿柴》:
两者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但白居易更关注生活气息和人情,而王维则更显得孤寂和哲理。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