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小斋独坐》
时间: 2025-01-10 19:2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檐溜初停日已斜,坐看树影上窗纱。
悠扬琴韵风敲竹,滴沥脂痕雨洗花。
老去世情如嚼蜡,春来诗思又萌芽。
小斋莫更嫌岑寂,鼓吹新添两部蛙。
白话文翻译:
雨水刚停,夕阳已偏西,我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树影投射在窗纱上。
悠扬的琴声在微风中敲打着竹子,雨水滴落留下的痕迹洗净了花瓣。
岁月渐老,世俗的情感如同嚼蜡般无味,然而春天的到来又让我心中涌起新的诗思。
小小的书斋,不必再嫌弃这份清静,窗外的新蛙声为我增添了些许生机。
注释:
- 檐溜:屋檐滴水的声音。
- 树影:树的影子。
- 悠扬:声音悠长而清晰。
- 琴韵:琴声的韵味。
- 滴沥:雨水滴落的声音。
- 脂痕:雨水滴落在花瓣上留下的痕迹。
- 世情:世俗的情感和人情。
- 嚼蜡:形容事物无趣,毫无味道。
- 萌芽:新生的开始,指春天万物复苏的状态。
- 岑寂:清静、寂寞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及春天的诗思萌芽,可以理解为传统文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德馨,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雨后小斋独坐》写作于雨后,表现了诗人在小斋中独自坐着,感受自然与心灵的宁静。这个时期,清代的文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雨后小斋独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雨后独处时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描绘了雨后宁静的氛围,檐下的水滴声和窗外树影的映射,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接着,通过琴声和雨水滴落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美妙,使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无常与世情的复杂,老去的岁月让世俗的情感变得乏味。然而,春天的到来又唤醒了诗人的创作激情,表明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再现。最后一句以“鼓吹新添两部蛙”作结,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即使在宁静中也能找到新的乐趣。这种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虽身处独处却内心富足的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溜初停日已斜:雨水刚停,夕阳已经偏西,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
- 坐看树影上窗纱:静坐窗前,观察树影在窗纱上的摇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悠扬琴韵风敲竹:琴声在风中回荡,风轻轻敲打着竹子,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声。
- 滴沥脂痕雨洗花:雨水滴落在花瓣上,留下了清新的痕迹,象征着洗净与重生。
- 老去世情如嚼蜡: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俗的情感变得无趣、乏味,体现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 春来诗思又萌芽:春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 小斋莫更嫌岑寂:劝自己不要再嫌弃这份清静,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珍视。
- 鼓吹新添两部蛙:窗外的蛙声为生活增添了乐趣,暗示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情比喻为“嚼蜡”,形象地表达了无趣的感受。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风、雨、蛙声)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悠扬琴韵”和“滴沥脂痕”,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独处时的宁静与自省。诗中既有对过去世情的感慨,也有对新生命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丰盈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后:象征洗净与重生。
- 树影: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 琴声:艺术与内心的沟通。
- 脂痕:生命的痕迹与变化。
- 蛙声:生机与乐趣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檐溜初停”意指什么? A. 雨水刚停止
B. 夕阳西下
C. 微风徐来 -
诗人为何觉得“世情如嚼蜡”? A. 因为生活丰富多彩
B. 因为世俗情感乏味
C. 因为春天的到来 -
最后一句提到的“蛙”象征着什么? A. 寂静
B. 生机与乐趣
C. 愁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王德馨的《雨后小斋独坐》与杜甫的《春望》:
-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德馨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宁静与感受,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与民生的悲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王德馨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