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所劝灸》

时间: 2025-01-26 04:28:00

灸灼君所劝,感君书上辞。

勿难火艾痛,要使功名垂。

我道世所背,君知馀有谁?

筋骸倘且健,学行肯教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灸灼君所劝,感君书上辞。勿难火艾痛,要使功名垂。我道世所背,君知馀有谁?筋骸倘且健,学行肯教隳。

白话文翻译:

你劝我接受灸疗,我感激你书信中的劝告。不要害怕火艾带来的疼痛,要为了留下功名而忍受。我的道路被世人所背离,你知道还有谁支持我?如果我的身体还能健康,我绝不会放弃学习和行为上的追求。

注释:

  • 灸灼: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艾草在特定穴位上燃烧,以治疗疾病。
  • 火艾痛:指灸疗时产生的疼痛感。
  • 功名垂:指留下好的名声和成就。
  • 我道世所背:我的道路被世人所不理解或反对。
  • 筋骸:指身体。
  • 学行:学习和行为。
  • 肯教隳:愿意放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文学八大家”。曾巩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回应友人劝他接受灸疗的书信。在古代,灸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但过程痛苦。曾巩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劝告的感激,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畏艰难,坚持追求功名和学问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劝告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不畏艰难、坚持追求功名和学问的坚定态度。诗中“勿难火艾痛,要使功名垂”一句,既展现了作者的坚韧不拔,也体现了其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同时,“我道世所背,君知馀有谁?”反映了作者在世间的孤独和不被理解,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不放弃学习和行为上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曾巩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灸灼君所劝”:直接点明主题,友人劝作者接受灸疗。
  2. “感君书上辞”:表达对友人书信中劝告的感激。
  3. “勿难火艾痛”:劝自己不要害怕灸疗的痛苦。
  4. “要使功名垂”:表明忍受痛苦是为了留下好的名声和成就。
  5. “我道世所背”:反映自己的道路不被世人理解。
  6. “君知馀有谁?”:询问友人是否知道还有谁支持自己。
  7. “筋骸倘且健”:如果身体还能健康。
  8. “学行肯教隳”:绝不会放弃学习和行为上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勿难火艾痛,要使功名垂”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 比喻:通过“火艾痛”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坚持和追求。作者通过表达对友人劝告的感激,以及自己不畏艰难、坚持追求功名和学问的决心,展现了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灸灼:象征治疗和痛苦。
  • 火艾痛: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 功名垂:象征成就和名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曾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感激和坚定 C. 愤怒 D. 迷茫

  2. 诗中的“火艾痛”指的是什么? A. 灸疗的痛苦 B. 战争的痛苦 C. 失恋的痛苦 D. 疾病的痛苦

  3.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功名垂”是指什么? A. 留下好的名声和成就 B. 放弃追求 C. 逃避困难 D. 放弃治疗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了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决心。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反映了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的精神。

诗词对比:

  •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主题,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劝告的感激和个人坚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
  • 《曾巩诗集》: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