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转应曲 其十二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荷粉。荷粉。池面一张秋锦。
凤州新柳毵毵。
不及柔奴手纤。
纤手。纤手。
笑折荷花劝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池塘中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荷花的粉色如同秋天的锦缎;新柳在凤州轻轻摇曳,然而都比不上柔美的女子那纤细的手指。她笑着采折荷花,劝我饮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粉:荷花的粉色,形容荷花的颜色。
- 池面:指池塘的表面。
- 秋锦:比喻美丽的景象,像秋天的锦缎一样华美。
- 凤州:地名,指的是一个地方,常与美丽的景色联系在一起。
- 毵毵:形容柳枝轻柔飘动的样子。
- 柔奴:指柔美的女子。
- 劝酒:邀请人饮酒,表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典故解析
“笑折荷花劝酒”可以看作是古代文人雅士之间饮酒作乐的典型场景,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反映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转应曲 其十二》以轻快的语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画面,诗中的意象非常生动,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荷花、柳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而“柔奴手纤”则将美的焦点转向女子的娇美,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对女性的柔美产生了赞美,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诗中“笑折荷花劝酒”的场景更是将诗意推向了高潮,展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享受生活的乐趣。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融入了人情味,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令人感到温馨和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粉。荷粉。”:用重叠的方式强调荷花的色彩之美。
- “池面一张秋锦。”:通过比喻,将池水比作秋天的锦缎,展现了水面平静而美丽的景象。
- “凤州新柳毵毵。”:描绘了柳树的轻柔,进一步丰富了自然景象。
- “不及柔奴手纤。”:将自然之美与女子之美进行对比,突出女性的娇美。
- “纤手。纤手。”:重复强调,表现出对女子手的赞美。
- “笑折荷花劝酒。”: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表现了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池面比作秋锦,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重叠:通过“荷粉”和“纤手”的重复,增强了语句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对仗:如“新柳毵毵”与“柔奴手纤”形成对比,体现了诗歌的工整与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与人间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象征。
- 柳树:常与柔情、轻盈相联系,代表着生命的柔和与柔美。
- 酒: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欢聚与放松,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荷粉”指的是什么?
A. 荷花的颜色
B. 荷叶的颜色
C. 池水的颜色 -
诗中描写的“凤州新柳”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柳的美丽
B. 柳的轻柔
C. 柳的繁茂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自然与人的和谐
B. 生活的艰辛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怀与人情的思念。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樊增祥的《转应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樊增祥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樊增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