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发神仙纪,蝇头梵字书。
请僧开宝藏,作供施金鱼。
海众投莲社,门人奉笋舆。
夙乘坚固誓,祇树藉安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神仙风采,他白发苍苍,像是神仙一般。书法字迹如蝇头般细小,显示出他的修行深厚。他请来和尚开启宝藏,准备供奉金鱼以示诚意。信众在莲社中投放莲花,门徒们则抬着竹笋做的轿子。诗人回忆起自己早已立下的坚固誓言,愿在祇树下安安稳稳地生活。
注释
- 鹤发:白头发,常用来形容老者。
- 神仙纪:指神仙的记载或风范,体现出诗人对老者的敬仰。
- 蝇头梵字:形容书法细腻、精致,梵字是佛教用字,暗示宗教修行。
- 请僧:请求和尚,表示对佛教高僧的尊重。
- 开宝藏:指开启智慧的宝藏,或是物质的供奉。
- 施金鱼:供奉金鱼,象征富贵和吉祥。
- 海众:信众,指信奉佛教的人们。
- 莲社:种植莲花的地方,象征纯洁和智慧。
- 门人奉笋舆:门徒抬着竹笋做的轿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 夙乘坚固誓:早已立下的坚定誓言,强调决心。
- 祇树藉安居:在祇树下安居,象征宁静和安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慧秀,明代诗人,擅长吟咏佛教题材,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自然意象与宗教情怀表达内心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明代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老者的描绘,表达对长者智慧和修行的尊重,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崇拜和信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智慧和修行的敬仰。开篇以“鹤发神仙纪”引出老者的形象,既显示了他的年迈,又暗示了他深厚的修行背景。接着,提到“蝇头梵字书”,进一步强调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对佛教的信仰。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请僧开宝藏”展示了对和尚的尊重,愿意以供奉金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诚意,象征着对财富与智慧的追求。
而后,诗中提及“海众投莲社”,描绘了一幅信众虔诚的场景,表现出人们对信仰的热爱。最后,诗人回顾自己曾立下的誓言,表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结合了宗教、自然与人情的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鹤发神仙纪:老者的形象,象征智慧。
- 蝇头梵字书:细腻的书法,反映修行的精深。
- 请僧开宝藏:请求和尚开启智慧,展示对宗教的尊重。
- 作供施金鱼:用金鱼供奉,象征富贵。
- 海众投莲社:信众的虔诚,体现集体信仰。
- 门人奉笋舆:对老师的尊重,表现门徒的忠诚。
- 夙乘坚固誓:强调诗人的决心与信仰。
- 祇树藉安居:理想的安居之所,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者比作神仙,提升其形象。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鹤、莲、金鱼等自然意象,象征智慧与富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者智慧的尊重,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发:象征智慧与年长的尊重。
- 蝇头梵字:象征修行的深厚与佛教文化。
- 金鱼:象征富贵,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莲花:象征纯洁与智慧,常与佛教信仰相关。
- 竹笋:象征生机和对师长的尊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鹤发”指的是哪个群体? A. 年轻人
B. 老者
C. 小孩
D. 中年人 -
“请僧开宝藏”中的“宝藏”主要象征什么? A. 金银财宝
B. 智慧与知识
C. 人际关系
D. 自然资源 -
诗中提到的“金鱼”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病痛
D. 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题西林壁》 - 惠能
诗词对比:
对比慧秀的《赠陆少保平泉 其二》和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平静的向往,但慧秀更侧重于宗教信仰的体现,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佛教文化》
这为您提供了对《赠陆少保平泉 其二》的全面理解与分析,希望有助于您更深入地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