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26 01:3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古六朝文物,大江日夜东流。
秣陵城畔又深秋。
云迷高下树,雨打去来舟。
忆写瑶笺寄恨,更书花叶传愁。
篆香消尽事全休。
月明还蔌蔌,风起正飕飕。
白话文翻译:
千年的六朝文物,随着大江日夜东流不息。
在秣陵城边,又是深秋时节。
云雾迷茫笼罩着高低不平的树木,雨点拍打着来往的船只。
我想起曾在瑶笺上写下的相思之恨,更想起曾在花叶上书写的忧愁。
香烟散尽,往事已然全部终止。
明月下,草木在风中轻轻摇曳,风起时正好飕飕作响。
注释:
-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指代历史悠久的事物。
- 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等六个朝代,文物多为古代遗物。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市,为六朝时期的都城。
- 瑶笺:一种美丽的纸张,常用于书信、诗词。
- 篆香:一种香料,常用于书写或祭祀时焚烧。
- 蔌蔌:形容草木摇曳的样子,带有轻柔之意。
- 飕飕:形容风声,清脆而轻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88-1955),字梦白,号随庵,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顾随中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交织在一起,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历史和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六朝文物的追忆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开头两句提到“千古六朝文物,大江日夜东流”,可见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文物与大江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不变的现实。
接下来,诗人描写深秋的景象,云雾与雨水交织,渲染了一种忧伤的气氛。此时,诗人回忆起曾经写下的怨恨与愁苦,表明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往事的无奈。最后两句“月明还蔌蔌,风起正飕飕”以自然之景结束,既有宁静之美,又透出一丝凉意,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思索,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诗中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自然的轻盈感,使得整首诗作既深刻又富有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古六朝文物,大江日夜东流。
- 此句展示历史的长河与文物的永恒,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积淀。
- 秣陵城畔又深秋。
- 强调地点,深秋的季节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思念的加重。
- 云迷高下树,雨打去来舟。
- 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忧伤。
- 忆写瑶笺寄恨,更书花叶传愁。
- 通过“瑶笺”和“花叶”象征性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寄托与流露。
- 篆香消尽事全休。
- 意指往事已成过往,香烟散尽,情感的寄托也随之消失。
- 月明还蔌蔌,风起正飕飕。
- 以月光和风声作为结尾,增添了宁静的美感,反映内心的平静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江比作历史的流逝,将文物视作文化的见证。
- 拟人:云迷高下树,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 对仗:如“云迷高下树,雨打去来舟”,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与历史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情感的感慨,体现了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反思,情感基调显得深沉而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朝文物: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深秋:代表生命的结束与思念的加重。
- 瑶笺:寄托情感的媒介,象征着个人的思念与情感。
- 月明与风:自然的象征,传递出宁静与反思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千古六朝文物”中“千古”指的是什么? A. 一千年
B. 时间久远
C. 六朝文化 -
诗中提到的“瑶笺”主要用来做什么? A. 写信
B. 书法
C. 画画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忧伤
C. 激昂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自然景象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国破家亡的悲伤,情感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
- 《顾随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词流派研究》
- 《古代诗歌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