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往湖南(一作送清上人)
作者: 刘商 〔唐代〕
闲出东林日影斜,
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
可怜秋水照莲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黄昏时分离开东林寺,走向湖南的情景。夕阳的余晖洒在稻田上,稻苗的深浅与他的袈裟交相辉映。船只抵达南湖时,风平浪静,湖面如镜,映照着秋水中的莲花,令人怜惜。
注释:
- 闲出:悠闲地走出。
- 东林:东林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
- 日影斜:夕阳的影子倾斜,表示时间是傍晚。
- 袈裟:僧侣所穿的佛教法衣。
- 船到南湖:船只抵达南湖,暗示旅途的结束。
- 风浪静:湖面平静,没有波浪。
- 可怜:可惜,令人怜惜的意思。
- 秋水:秋天的水,清澈明亮。
- 莲花:莲花在水中盛开,象征纯洁和高尚。
典故解析:
- 东林寺:东林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常被文人所咏及,象征着清净与超脱。
- 莲花:在佛教中,莲花象征着纯洁和智慧,常常用来比喻圣人或高僧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商,唐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一位僧侣赴湖南的场景,表现了对僧侣的尊敬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崇敬与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送僧往湖南》是刘商的一首佳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送别场景的宁静与优雅。诗的开头描写了东林寺傍晚的情景,日影斜斜,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稻田的深浅与僧侣的袈裟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接着,诗人描绘了船只到达南湖的情景,风浪平静,湖面如镜,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含了人生旅途中的安宁与平静。而最后一句“可怜秋水照莲花”,则用莲花的清丽映射出僧侣心境的高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僧侣修行生活的理解和赞赏,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出东林日影斜:描绘出诗人悠闲地走出东林寺的情景,夕阳的影子倾斜,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稻苗深浅映袈裟:稻田的颜色变化与僧侣的袈裟形成对比,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船到南湖风浪静:船只抵达南湖时,湖面平静无波,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归于平静。
-
可怜秋水照莲花:秋水清澈,映照出盛开的莲花,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尚,表达了对僧侣品质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稻苗与袈裟的深浅相对比,展现出自然的美与僧侣的修行。
- 拟人:将湖水描述得如同有情感般,突出其宁静的状态。
- 对仗:全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展现了唐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僧侣修行生活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林:象征清净之地。
- 袈裟:象征僧侣的身份与信仰。
- 南湖:象征着归宿与安宁。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尚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林”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寺庙
B. 西林寺
C. 东林寺
D. 南山 -
“可怜秋水照莲花”中的“可怜”可以理解为:
A. 令人心疼
B. 令人愉悦
C. 令人畏惧
D. 令人无奈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战斗
B. 送别与自然的和谐
C. 描写城市生活
D. 叙述爱情故事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题材,表现了友人的远行与离情,但更多展现了对未来前途的期待与祝福。
- 《早发白帝城》:虽是描写自然的诗,但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匆忙,与本诗的宁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商集》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背景、风格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