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潘师房》

时间: 2025-04-29 01:20:16

渡水傍山寻石壁,白云飞处洞门开。

仙人来往行无迹,石径春风长绿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潘师房
作者: 刘商 〔唐代〕

渡水傍山寻石壁,
白云飞处洞门开。
仙人来往行无迹,
石径春风长绿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山水之间探寻一个隐秘的地方。诗人渡过河流,沿着山边寻找那块石壁,发现白云飘浮的地方有一个洞门打开。这里似乎是仙人出入的地方,然而仙人来往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石头小径上春风吹拂,长满了翠绿的苔藓。

注释:

  • 渡水:过河,水面。
  • 傍山:靠近山边。
  • 石壁:指的是山石的壁面。
  • 白云飞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 洞门:洞的入口。
  • 仙人:指道教传说中的神仙。
  • 行无迹:行走没有留下痕迹。
  •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 春风长绿苔:春风吹拂,苔藓长得常绿。

典故解析:

“仙人来往行无迹”中的“仙人”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通常与隐居、逍遥自在的生活有关,常常被描绘为与自然和谐共存。道教追求“无为而治”,强调修身养性,隐士生活则是对这种理念的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商,字子云,号青山,唐代诗人,所作诗歌多描写山水风光,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期正值诗歌艺术的繁荣,许多诗人开始探索自然与自我的关系,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头的“渡水傍山寻石壁”便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诗人穿越水域,靠近山体,显得不怕艰难,展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接着“白云飞处洞门开”一句,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洞门的开启似乎暗示着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境地,充满了仙气。

“仙人来往行无迹”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向往,仙人的来往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行无迹”则暗示了这种生活并不被世俗所束缚。最后一句“石径春风长绿苔”,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春风中的生机与希望,苔藓的长绿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情感淡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渡水傍山寻石壁:诗人渡过水流,靠近山边,寻找那块石壁,展现了探索的精神。
    • 白云飞处洞门开:在白云飞舞的地方,发现了洞门的开启,暗示着进入一个神秘的境地。
    • 仙人来往行无迹:仙人出入无踪迹,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石径春风长绿苔:春风吹拂,石径上长满了绿苔,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白云飞处”使白云生动形象,仿佛有生命一般。
    •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着诗人的探索。
  • :象征稳重与安静,是诗人寻求的栖息地。
  • 白云:象征着超脱与自由,给人以遐想。
  • 仙人:代表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 春风与绿苔: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传达出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渡水傍山寻石壁”意思是: A. 过河靠近山寻找石壁
    B. 在水边寻找石头
    C. 观察白云
    D. 与朋友一起游玩

  2.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着: A. 世俗生活
    B. 自由与逍遥
    C. 追求权力
    D. 追求财富

  3. 诗中“行无迹”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图? A. 生活的忙碌
    B. 自然的宁静
    C. 生活的束缚
    D. 隐士的生活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山水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自由与生活的激情。

诗词对比

  • 刘商的《题潘师房》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山水之美,却各有侧重,前者更注重仙人隐逸的境界,后者则强调秋夜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导论》
  • 《唐代诗人刘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