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蔡子思张叔献二教授》
时间: 2025-02-04 15:2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蔡子思张叔献二教授
作者:刘子翚 〔宋代〕
胶庠夙昔记追随,
物变时移万事非。
晓阙风烟胡骑满,
夜窗灯火故人稀。
中郎秉德无瑕颣,
平子谈经有旨归。
独我衰迟愧朋友,
蹉跎已觉壮心违。
白话文翻译
从前在学堂里我曾追随你们,
可如今物是人非,一切都变了。
清晨的宫阙前烟雾弥漫,胡人的骑兵满满当当;
夜晚的窗前灯火阑珊,故友已寥寥无几。
中郎品德高尚,毫无瑕疵,
平子谈论经义,意趣深远。
唯有我衰老迟缓,愧对朋友,
时光蹉跎,已然感到壮志难酬。
注释
- 胶庠:古代书院,指学习的地方。
- 夙昔:指过去的时光,形容时间的久远。
- 晓阙:清晨的宫阙,阙指的是城门或宫门。
- 胡骑:指的是北方民族的骑兵,常用来指代敌人。
- 中郎:古代对年轻有为之人的称谓,可能指代某位德才兼备的朋友。
- 平子:可能指代另一位学者或朋友。
- 衰迟:形容年纪渐长,行动迟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对朋友的思念,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两位朋友蔡子思和张叔献重聚之时,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而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回忆了过去在学堂的时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与渴望。接下来,作者描绘了清晨的宫阙和夜晚的灯火,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生活的变迁与朋友的稀少,展现了孤独感。后半部分则通过对中郎和平子才德的赞美,反衬出自己对比之下的自卑与愧疚,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简练的词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生命、友谊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胶庠夙昔记追随: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曾在学堂学习和追随朋友的时光。
- 物变时移万事非:世事如梦,一切都在变化,令人感慨。
- 晓阙风烟胡骑满:描绘出清晨的宫阙与满天的胡骑,显示出外部环境的动荡。
- 夜窗灯火故人稀:夜晚灯火辉煌,却少了往日的友人,内心孤独。
- 中郎秉德无瑕颣:赞美朋友中郎品德高尚,无可挑剔。
- 平子谈经有旨归:赞美平子谈论经义,意趣深远,给人启发。
- 独我衰迟愧朋友:自愧年老体衰,无法与朋友平起平坐。
- 蹉跎已觉壮心违:感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逝的水,表现人生的无常。
- 对比:通过对比朋友的优秀与自己的平庸,突出自我的愧疚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和友谊的珍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反映出自我的不足与愧疚,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胶庠:象征知识和友谊的起点。
- 晓阙:代表着清晨的希望与新生。
- 胡骑:象征外界的动荡与威胁。
- 灯火:象征着温暖与孤独的对比,反映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胶庠”指的是什么?
A. 学堂
B. 宫阙
C. 农田
D. 客栈 -
诗人为什么感到“愧朋友”?
A. 因为没有见面
B. 因为年老体衰
C. 因为没有学问
D. 因为朋友不在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在刘子翚的《会蔡子思张叔献二教授》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之间,两者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子翚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自愧,而王维则更多地传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与期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