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韵赋古松得青字》
时间: 2025-02-04 15:4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韵飕飕远更清,
苍髯瘦甲耸亭亭。
连根欲斗岩峦力,
一盖常涵雨露背。
曾映月明留鹤宿,
近经雷霹带龙腥。
衰残愧我无仙骨,
愿采流膏慰暮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松的风姿,它在远处摇曳,显得格外清晰;苍老的松树像一位长者,瘦削而高耸。松树的根扎得深厚,似乎能与高峻的山峰抗衡;它的枝叶则常年滋润着雨露。曾经在明月的映照下,吸引了白鹤的栖息;最近经历了雷霆的轰鸣,带着龙的气息。我衰老了,感到惭愧没有那种仙人的气质,希望能采集松树的流膏来安慰我的晚年。
注释:
- 风韵:树木因风摇动的姿态和气韵。
- 苍髯瘦甲:形容松树苍老,像老人一样瘦削的外形。
- 连根欲斗:松树的根扎得很深,似乎有与山岩抗争的力量。
- 一盖:树冠,松树的枝叶覆盖。
- 雨露背:形容松树常常承载着雨露的滋润。
- 曾映月明:曾在月光下映照。
- 留鹤宿:吸引白鹤在树上栖息。
- 近经雷霹:最近经历了雷电的轰鸣。
- 带龙腥:带有龙的气息,形容雷电的威势。
- 衰残愧我无仙骨:因为衰老而感到自愧,没有仙人般的气质。
- 愿采流膏:希望能采集松树的树脂来安慰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之时,表现了他对古松的崇敬与对自身衰老的思考。松树作为长寿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开篇以“风韵飕飕”描绘了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展现了它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苍髯瘦甲”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外观,也赋予了它一种苍老而坚韧的气质。诗人通过“连根欲斗岩峦力”的描写,表现了松树根系深厚,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转向内心的感慨。在经历了自然界的风霜雨露后,诗人感到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衰残愧我无仙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与自省。最后一句“愿采流膏慰暮龄”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松树长寿的向往,流膏象征着对生命精华的追求。
整首诗在描写古松的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的哲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韵飕飕远更清:风吹松树,松树的姿态在远处显得格外清晰。
- 苍髯瘦甲耸亭亭:苍老的松树如同老者,瘦削而挺拔。
- 连根欲斗岩峦力:松树的根扎得很深,有与山岩抗衡的力量。
- 一盖常涵雨露背:松树的树冠常常承载着雨露的滋润。
- 曾映月明留鹤宿:在明月下,松树吸引了白鹤来此栖息。
- 近经雷霹带龙腥:最近经历了雷霆的轰鸣,带着龙的气息。
- 衰残愧我无仙骨:因衰老而感到自愧,自己没有仙人的气质。
- 愿采流膏慰暮龄:希望能采集松树的流膏来安慰自己的晚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苍老的长者,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拟人:赋予松树生命和情感,使其更具亲切感。
- 对仗:如“衰残愧我无仙骨”与“愿采流膏慰暮龄”,形成和谐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衰老的感慨,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着坚韧、长寿、自然的力量。
- 苍髯:代表着岁月的积淀与智慧的象征。
- 月明: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雷霹: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无常,反映出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髯瘦甲”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形象
- B. 古松的外观
- C. 月亮的光辉
-
“愿采流膏慰暮龄”中的“流膏”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生命的精华
- C. 智慧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在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