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荷》

时间: 2025-04-29 01:29:49

花叶根茎迥不同,略无些字犯春风。

羽衣纵落寻芳后,解作清凉烈日中。

意思解释

观荷

作者: 方岳 〔宋代〕

诗歌内容: 花叶根茎迥不同,略无些字犯春风。
羽衣纵落寻芳后,解作清凉烈日中。


原文展示

观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荷花的不同部分——花、叶、根、茎等,其形态各异;它们在春风中显得分外清新。即使在羽衣飘落、寻觅芳香之后,荷花依然在烈日下展现出清凉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 迥然不同,表示差异很大。
  • 略无: 几乎没有。
  • 犯春风: 受到春风的影响,春风代表着温暖和生机。
  • 羽衣: 比喻轻盈的花瓣或荷叶。
  • 解作: 变成,化作。

典故解析: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脱俗,常与君子相提并论。诗中提到的“羽衣”可以联想到古代对于花的描绘,常用轻盈的形象来形容其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君山,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和花卉诗著称,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观察荷花的不同形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清凉气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观荷》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诗。诗人通过对荷花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荷花在不同状态下的美丽与独特,其描写不仅限于外形的对比,更深入到它们所承载的情感。诗的前两句“花叶根茎迥不同”,用清晰的对比手法,引导读者关注荷花的多样性,暗示在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都有其独立而美丽的存在。

接着“略无些字犯春风”,点明了春风带来的生机,荷花在春风中愈加显得生动鲜活。最后两句“羽衣纵落寻芳后,解作清凉烈日中”,则通过意象的变化,表现出荷花在烈日下的清凉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清爽。整体上,诗歌不仅描绘了荷花的外在美,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叶根茎迥不同”: 诗人首先描写荷花的四个部分,强调它们各自的差异性,反映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2. “略无些字犯春风”: 这里表现出春风的温暖与生机,荷花在这样的环境中愈加动人。
  3. “羽衣纵落寻芳后”: “羽衣”象征着花瓣,虽然它们已经凋落,但仍旧在追寻芳香,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美。
  4. “解作清凉烈日中”: 最后一句通过对比,展现出荷花在烈日下所带来的清凉感,象征着宁静与雅致。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荷花的花瓣比作“羽衣”,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花叶根茎”与“略无些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不同部分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顽强,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美丽与生命的象征。
  • : 代表生命的延续和生机。
  • : 象征扎根大地,稳固而坚韧。
  • : 连接花与根,象征着生命的支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羽衣”比喻什么? A. 荷叶
    B. 荷花的花瓣
    C. 风
    D. 水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荷花的多样性? A. 描述颜色
    B. 对比花、叶、根、茎
    C. 讲述传说
    D. 描绘场景

  3. 此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比自然与人类
    B. 清新自然与生命的顽强
    C. 追求名利
    D. 反映历史事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荷花》by 朱自华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的《观荷》与朱自华的《荷花》,可以发现两者都通过荷花展现生命的美好,但方岳更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而朱自华则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