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早春》
时间: 2025-01-11 21:54:2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湖早春
作者: 释行海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多时不向柳边来,每个幽亭坐一回。
春哢未容莺燕闹,芳心犹待杏桃开。
飘摇水面渔舟稳,宛转风前玉笛哀。
太乙清都五云表,冷香空锁御园梅。
白话文翻译:
许久没有来到柳树边,每次都在幽静的亭子中坐一会儿。
春天的气息尚未让黄莺和燕子喧闹,芳心仍然在等待杏花和桃花的盛开。
渔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晃却稳稳地停泊,风中传来玉笛的哀怨之声。
太乙山的清都在五云之上,冷香只锁住了御园里的梅花。
注释:
- 多时:很久,时间较久远。
- 柳边:指柳树旁边,春天柳树新绿,是常见的春景。
- 春哢:春天的气息、气候。
- 芳心:指花心或心中对春天的期待。
- 飘摇:在水面上轻轻摇动。
- 渔舟:指捕鱼的小船。
- 宛转:形容声音柔美动听。
- 玉笛:古代乐器,象征悠远的音乐声。
- 太乙清都:指神话中的太乙山,代表高洁的境界。
- 冷香:梅花的香气,通常指冬季的梅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行海,宋代诗人,出身于一个文人家庭,擅长诗歌与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西湖春色初现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惆怅。
诗歌鉴赏:
《西湖早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在春天的早晨来到西湖,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诗中描绘了柳树、亭子、莺燕、杏桃等春天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风光。诗的开头通过“多时不向柳边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接着“春哢未容莺燕闹”则体现了春天的初始,尚未喧闹。紧接着,诗人以“芳心犹待杏桃开”表达了对春花的期待,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渔舟与玉笛的描写,展现了湖面上的宁静和优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最后两句提到“太乙清都”的高远和“冷香空锁”的梅花,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仿佛在说春天虽好,但也有其寂寞与孤独。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堪称春日吟咏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时不向柳边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到柳树边,隐含对春天的思念。
- 每个幽亭坐一回:在每个幽静的亭子里坐一会,显示出诗人的闲适与宁静。
- 春哢未容莺燕闹:春天的气息尚未使黄莺和燕子开始喧闹,暗示春天刚刚来临。
- 芳心犹待杏桃开:诗人期待杏桃的盛开,表现出对春花的向往。
- 飘摇水面渔舟稳:渔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晃,但依然稳固,象征着宁静和安稳。
- 宛转风前玉笛哀:细腻的风声中传来玉笛的哀怨,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
- 太乙清都五云表:太乙山的清都在云层之上,象征着高洁的境界。
- 冷香空锁御园梅:冷香锁住了御园里的梅花,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笛哀”比喻音乐的悠远。
- 拟人:将春天的气息拟人化,展现出春的生动。
- 对仗:如“飘摇水面渔舟稳,宛转风前玉笛哀”,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对寂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幽亭:代表宁静与静谧的环境。
- 莺燕:春天的生动象征,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 杏桃:春花的象征,预示着新的开始。
- 渔舟:象征着宁静的生活方式。
- 玉笛:象征着音乐与心灵的共鸣。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亭”是用来表达什么的? A. 喧闹的环境
B. 宁静的环境
C. 复杂的情感 -
“芳心犹待杏桃开”的意思是: A. 春天的花已经开了
B. 诗人对春花的期待
C. 诗人不喜欢春天 -
“太乙清都”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片湖
C. 一座城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表达对国家动乱的感慨。
-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通过对西湖的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