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读十六兄所寄《咏史》三叠》
时间: 2025-04-27 22:1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读十六兄所寄《咏史》三叠
林英男
断鸿空惹痴魂,旧愁三叠新愁浩。
凭栏袖手,月眉睨世,蜕蝉难叫。
病柳枯寒,壁云严阵,关河残照。
欲佯狂披发,徒劳夸父,追黄叶,中原蹈。
休说三年陈艾,入膏肓,华佗痴老。
阿房劫火,铜驼荆棘,问谁凭吊?
沧海横鳌,嵯峨千岛,倩谁豪钓?
看蓬莱水浅,灵钟东应,为谁鸣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断裂的鸿雁在空中惹起了我对过去的思念,旧愁与新愁交织在一起。站在栏杆前,袖手而立,月光下的眉目似乎在俯视这个世界,蝉鸣已经难以听见。病态的柳树在寒风中枯萎,墙上的云层严密如阵,关河的余晖已然残缺。想假装疯狂地披发而舞,徒劳地追逐落叶,仿佛在中原大地上漫无目的地徘徊。别再提那三年陈艾的苦恼,已深入心肺,华佗也无能为力。阿房宫被大火焚毁,铜驼已被荆棘覆盖,问谁会来凭吊这悲惨的历史?沧海横亘,千岛耸立,又有谁能豪情钓鱼?看那蓬莱的水浅不深,灵钟的东应又是为了谁而鸣报?
注释:
- 断鸿:指断裂的鸿雁,象征孤独和思念。
- 三叠:指三重的愁苦,强调了愁苦的深重。
- 蜕蝉难叫:指蝉的鸣叫声已经消失,暗示时光流逝和失去的声音。
- 病柳:指病态的柳树,代表衰败和无情的岁月。
- 华佗:古代名医,代表医术高超,但在这里表明已无力回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英男,现代诗人,其作品多关注历史、人生和情感,常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现代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读到十六兄所寄的《咏史》之后,诗人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历史感悟与个人情感,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本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以及个人愁苦的交织。开篇“断鸿空惹痴魂”便道出了诗人在孤独中对往昔的追忆,而随后的“旧愁三叠新愁浩”则显示出内心情感的复杂。诗中的意象如“病柳枯寒”、“壁云严阵”等,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中多处提及历史典故,如“阿房劫火”与“铜驼荆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情感更加深邃。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提出了“问谁凭吊”的疑问,既是对历史的追问,也是对当下人们对历史的冷漠的一种反思。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集中而有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鸿空惹痴魂:断裂的鸿雁在空中飞翔,唤起了我内心的思念。
- 旧愁三叠新愁浩:旧的忧愁与新的忧愁交织,愁苦无边。
- 凭栏袖手:站在栏杆前,袖手而立,表现出一种无奈。
- 月眉睨世,蜕蝉难叫:月光下的眉目似乎在观察这个世界,蝉声已经难以听见,暗示静谧与孤独。
- 欲佯狂披发,徒劳夸父,追黄叶,中原蹈:想假装疯狂,徒劳地追逐着落叶,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鸿”比喻孤独,“病柳”比喻衰败。
- 对仗:如“旧愁三叠新愁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描绘,增强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与历史的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断鸿: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 月眉:代表孤独的观察者,体现对世界的冷漠。
- 阿房劫火:历史的毁灭,象征着繁华背后的悲剧。
- 铜驼荆棘:历史的遗忘,警示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断鸿”所象征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
“阿房劫火”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秦朝的焚书
B. 阿房宫的火灾
C. 唐朝的安史之乱 -
诗中提到的“华佗”代表什么?
A. 医术高超的医生
B. 历史人物
C. 诗人自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变化。
诗词对比:
- 林英男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林英男的诗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人林英男的相关文集
通过这些内容的解析与探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水龙吟》的情感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