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
时间: 2025-01-25 22:57:38意思解释
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
原文展示: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瘦苇黄边,疏萍白外,满汀烟。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
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芙蓉花已经衰老,妆容残破,露水滴落如珠泪般消逝。在水天之间,秋天显得冷淡而清晰,谁来为这幅景象增添色彩呢?岸边瘦弱的芦苇,水面上稀疏的浮萍,烟雾弥漫的沙洲。虽然风吹拂着,红花依然妩媚动人。几次在河边送走远行的客人,花前的情景总能引起客人的情思。船窗外雨后清新,几枝花低垂,香气散落如粉末。再也看不到往年秦淮的花月、竹西的歌声。此时此地,满眼的花丛,伴着离人醉倒。
注释: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好。
- 妆残:妆容已衰败,暗示美丽的逝去。
- 露华:露水的光华,形容清晨的美丽。
- 瘦苇黄边:形容边上的芦苇稀疏,颜色泛黄。
- 疏萍白外:指水面上稀疏的浮萍。
- 秦淮:指秦淮河,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象征繁华的过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诗词,以清新流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融合了秋天的萧瑟与离别的伤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是一首情感深邃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秋天的景象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诗中“芙蓉老去妆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突显了生命的脆弱和美的短暂。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的起伏与景物的描写交相辉映,使得诗歌在意境上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诗中秋景的描绘,既有清冷的美感,也充满了离别的惆怅。特别是“几度临流送远”的句子,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无奈与感伤。而最后的“伴离人醉”则是一种对离别的释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芙蓉老去妆残:以芙蓉花衰老为引子,象征美好事物的衰退。
- 露华滴尽珠盘泪:露水如珠般滴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流失。
-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描绘了秋天的清冷,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凭谁点缀:感叹无人来装点这冷清的秋景。
- 瘦苇黄边,疏萍白外:细致描绘出秋天的景象,突出一种萧条感。
-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即便是余下的美丽,也被西风染得无比动人。
- 几度临流送远:反复的送别,强化了离愁别绪。
- 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雨后清新,细腻的描绘更显伤感。
-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怀念往年的繁华与热闹。
-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尽管时光流逝,眼前的美景依然让人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如“露华滴尽珠盘泪”。
- 拟人:通过“凭谁点缀”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短暂。
- 露华:象征清晨的美好与流逝的时间。
- 秋天:象征萧瑟与生命的无常。
- 秦淮河:象征繁华与往日的美好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天潇洒”是对哪个季节的描写?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现离别的情感? a) 芙蓉
b) 雨后
c) 西风
d) 秦淮花月
答案:
- c) 秋天
- d) 秦淮花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张翥的《水龙吟》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两者都描绘了离别与怀念的情感,但张翥更侧重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辛弃疾则在描写中加入了更多的豪情与悲壮。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理解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