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寿县大夫薛君宝臣》
时间: 2025-01-26 00:58: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寿县大夫薛君宝臣 段克己 〔金朝〕
五福几人全。我见君侯得处偏。素著蔼然乡曲誉,喧传。尽道新官似旧官。五裤复歌廉。竹马儿童更可怜。万室春风和气里,鸣弦。好似今年
白话文翻译
五福有几人能全得?我看到君侯你得到的特别多。你素来在乡里有着和蔼可亲的好名声,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说新来的官员和旧的官员一样好。人们再次唱起了赞美廉洁的歌。骑着竹马的孩子们更加可爱。在春风和煦、气氛和谐的万家之中,你弹奏着琴弦。这一切都好像是今年特别美好。
注释
- 五福:古代认为的五种幸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 君侯: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素著:素来有。
- 蔼然:和蔼可亲的样子。
- 乡曲誉:乡里的好名声。
- 喧传:广泛传播。
- 五裤复歌廉:指人们再次唱起赞美廉洁的歌。
- 竹马儿童:指骑着竹马的孩子们,象征着纯真和希望。
- 万室春风和气里:形容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 鸣弦:弹奏琴弦,这里指官员的德政如同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克己,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段克己为祝贺薛宝臣寿辰而作,薛宝臣是一位县大夫,即地方官员。诗中赞美了薛宝臣的德政和廉洁,以及他在乡里的好名声,表达了作者对薛宝臣的敬仰和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薛宝臣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廉洁官员的敬仰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中“五福几人全”一句,既是对薛宝臣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官员的期待。“素著蔼然乡曲誉”和“尽道新官似旧官”两句,强调了薛宝臣在乡里的好名声和德政的连续性,体现了作者对官员德行的重视。“五裤复歌廉”和“竹马儿童更可怜”两句,通过民间的歌谣和儿童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薛宝臣的廉洁形象和他在民间的影响。最后,“万室春风和气里,鸣弦”一句,以春风和弦的音乐形象,象征了薛宝臣带来的和谐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福几人全:开篇提出问题,五福有几人能全得,暗示薛宝臣是难得的完人。
- 我见君侯得处偏:我看到君侯你得到的特别多,直接赞美薛宝臣。
- 素著蔼然乡曲誉:你素来在乡里有着和蔼可亲的好名声。
- 喧传: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强调薛宝臣的好名声广为人知。
- 尽道新官似旧官:大家都说新来的官员和旧的官员一样好,表明薛宝臣的德政得到了认可。
- 五裤复歌廉:人们再次唱起了赞美廉洁的歌,通过民间歌谣赞美薛宝臣的廉洁。
- 竹马儿童更可怜:骑着竹马的孩子们更加可爱,通过儿童形象表达对薛宝臣的喜爱。
- 万室春风和气里:在春风和煦、气氛和谐的万家之中,形容社会和谐。
- 鸣弦:你弹奏着琴弦,以音乐形象比喻薛宝臣的德政。
- 好似今年:这一切都好像是今年特别美好,表达对薛宝臣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万室春风和气里,鸣弦”中的“春风和气”比喻和谐的社会环境,“鸣弦”比喻薛宝臣的德政。
- 拟人:“竹马儿童更可怜”中的“可怜”赋予儿童以人的情感,表达对薛宝臣的喜爱。
- 对仗:“素著蔼然乡曲誉,喧传”中的“素著”与“喧传”形成对仗,强调薛宝臣的好名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廉洁官员和和谐社会。通过赞美薛宝臣的德政和廉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官员的期待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福:象征着幸福和完满。
- 君侯:象征着地方官员的尊贵和权威。
- 素著蔼然乡曲誉:象征着官员在民间的好名声和德行。
- 五裤复歌廉:象征着民间对廉洁官员的赞美。
- 竹马儿童:象征着纯真和希望。
- 万室春风和气里:象征着社会和谐和人民安居乐业。
- 鸣弦:象征着官员的德政如同美妙的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长寿 B. 富贵 C. 健康 D. 善终
-
诗中“素著蔼然乡曲誉”一句,表达了薛宝臣在乡里的什么形象? A. 严厉 B. 和蔼可亲 C. 威严 D. 神秘
-
诗中“五裤复歌廉”一句,通过什么方式赞美了薛宝臣? A. 歌谣 B. 舞蹈 C. 绘画 D. 雕塑
-
诗中“竹马儿童更可怜”一句,通过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A. 儿童 B. 老人 C. 妇女 D. 官员
答案:
- C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别薛宝臣》:另一首赞美薛宝臣的诗作,可能与本诗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
- 《廉洁颂》:一首赞美廉洁官员的诗作,可以与本诗进行对比。
诗词对比:
- 《南乡子 寿县大夫薛君宝臣》与《赠别薛宝臣》:两首诗都赞美了薛宝臣,但角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 《南乡子 寿县大夫薛君宝臣》与《廉洁颂》:两首诗都赞美了廉洁官员,但对象和背景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金诗选》:收录了段克己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风格和作品。
- 《古代廉洁诗选》:收录了多首赞美廉洁官员的诗作,可以与本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