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诛大将》

时间: 2025-01-27 05:36:37

自提乌合众,南北久跳梁。

避事几危国,专权拟僭王。

然脐诛未快,擢发罪难详。

膏血清真斧,何曾洒战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提乌合众,南北久跳梁。
避事几危国,专权拟僭王。
然脐诛未快,擢发罪难详。
膏血清真斧,何曾洒战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聚集在一起、捣乱南北的乌合之众的愤怒。他们为了躲避责任而几乎使国家陷入危机,妄图专权自立为王。然而,虽然对这些叛乱者的惩罚尚未达到,揭露他们罪行的事情却难以详尽说明。诗中提到的“膏血”与“真斧”象征着战斗的残酷,而在真正的战场上,这些血腥的行为又有多少真正流露出来呢?

注释

  • 乌合众:指的是杂乱无章、缺乏组织的群体,常用来形容那些毫无纪律的叛乱者。
  • 跳梁:形容小人或叛徒在社会上抬头作恶。
  • 避事:指逃避责任或事情。
  • 僭王:指假冒或妄自称王,意指篡位。
  • 然脐:指“然而”,表示转折。
  • 擢发:比喻事情的细节难以一一列举。
  • 膏血:形容鲜血,象征战争的惨烈。
  • 清真斧:象征正义之剑,用于惩罚罪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字子翚,号石庐,宋代的诗人,以豪放激昂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表达对政治的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描绘乌合之众的混乱,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专权者的愤怒。

诗歌鉴赏

《喜诛大将》这首诗通过对乱世中的乌合之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诗人首先提到“自提乌合众”,形象地勾勒出那些混乱无序、毫无纪律的叛乱者,这一开头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接着,诗人通过“避事几危国”反映了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危害国家的行为,进一步传递出对他们的愤恨。

“然脐诛未快,擢发罪难详”则强调了惩罚这些叛乱者的艰难与复杂,表明即使心中有怒火,实际的惩罚往往难以落实。最后两句“膏血清真斧,何曾洒战场”则是诗人的一种无奈和惋惜,象征着真正的正义和惩罚在混乱的环境中难以实现,令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整首诗情感激荡,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也流露出诗人对正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叛乱者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提乌合众:作者强调了这群人是杂乱无章的,他们自发聚集,显示出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 南北久跳梁:指这群人横行于南北之间,捣乱不止,形成严重的社会动荡。
  • 避事几危国:这些人为了逃避责任,不惜置国家于危难之中,显示出极大的自私和无情。
  • 专权拟僭王:他们妄图篡位,试图掌握权力,体现出对社会的威胁。
  • 然脐诛未快:虽然心中愤怒,但对他们的惩罚尚未实现,反映出对现状的不满。
  • 擢发罪难详:指揭露这些人的罪行很难逐一列举,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力感。
  • 膏血清真斧:真正的剑斧流淌着鲜血,象征着战斗的残酷和正义的缺失。
  • 何曾洒战场:感叹在混乱的战场上,真正的正义和惩罚几乎未曾显现,表达了无奈与失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对称工整,如“南北久跳梁”与“避事几危国”,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 比喻:用“膏血”比喻战争的残酷,通过形象的表达强化了情感的共鸣。
  • 象征:真斧象征正义,反映出诗人对正义未能实现的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合众:象征混乱无序,反映社会的动荡。
  • 膏血:象征战争与牺牲,传达出悲痛与愤怒。
  • 真斧:象征正义,渴望对罪恶的惩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乌合众”指的是: A. 纪律严明的军队
    B. 杂乱无序的群体
    C. 仁义之士

  2. “避事几危国”中“避事”的意思是: A. 参与事务
    B. 逃避责任
    C. 建设国家

  3. 诗中提到的“清真斧”象征: A. 和平
    B. 正义与惩罚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侠客行》

诗词对比: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描绘了战争的悲惨与人民的苦难,但其侧重点在于对百姓生活的忧虑;而刘子翚的《喜诛大将》则更侧重于对叛乱者的愤怒与对正义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喜诛大将》这首诗的深意和诗人在其中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