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答》

时间: 2025-01-26 05:24:28

破车伤马亦天成,所托虽高岂自营。

四海不无容足地,行人何事此中行。

意思解释

代答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破车伤马亦天成,所托虽高岂自营。
四海不无容足地,行人何事此中行。

白话文翻译:

破车和受伤的马也是自然的结果,虽然所托的责任很高,但难道是自己能完全去经营?四海之内哪里没有适合安身立命的地方,行人为何要在这里徘徊不前呢?

注释:

  • 破车: 指破旧的车子,象征艰难的处境。
  • 伤马: 受伤的马,也代表困境和不顺。
  • 天成: 自然的事物。
  • 所托: 托付的责任或使命。
  • : 难道。
  • 自营: 自己经营,自己管理。
  • 四海: 指天下、各地。
  • 容足地: 容身立足之地,适合生活的地方。
  • 行人: 过路人,旅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尤其是对命运和责任的无奈感。王安石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丘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主张变法,注重实用和社会改革,诗文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主政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人生、责任和环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代答》是一首深富哲理的诗作,通过简单的词汇,表达了复杂的人生观和对命运的思索。诗的开头“破车伤马亦天成”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避免的困境,车破马伤,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人们难以逃避的命运。这一意象引出对责任的思考,所托虽高,意味着人们在生活中承担的重任,但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却无法完全掌控结果。

接下来“行人何事此中行”则转向对环境的思考,四海之内总有适合生存的地方,意在提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寻找合适的出路,而不是沉迷于眼前的困扰。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们生活态度的期望,希望大家能积极面对困境,寻求改变。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透着一丝希望,体现了王安石特有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破车伤马亦天成”:破旧的车子和受伤的马是自然的结果,暗示生活中难免遭受挫折。
    • “所托虽高岂自营”:即使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也不可能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去掌控。
    • “四海不无容足地”:在四海之内,总有适合立足的地方,表明人生的选择和可能性。
    • “行人何事此中行”:行人在困境中徘徊,质疑自己为何不去寻找更好的出路。
  • 修辞手法:

    • 对仗: “破车伤马”与“所托虽高”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破车与伤马象征人生的困境,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命运的无常和个人责任的局限,同时鼓励人们在困境中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破车: 象征艰难的生活和遭遇。
  • 伤马: 代表受挫的精神状态。
  • 四海: 表示广阔的世界与选择。
  • 行人: 代表每一个在人生道路上摸索的个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破车”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困难
    • C. 安全
  2. “四海不无容足地”中的“四海”指代:

    • A. 仅指海洋
    • B. 天下、各地
    • C. 个人的境遇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逃避困境
    • B. 寻找适合的生存之地
    • C. 完全依赖个人努力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维:同样表达人生的哲思。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展现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登高》与《代答》: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艰辛与责任,但王维更多的是抒发个人的情感,而王安石则侧重于理性的思考与选择的智慧。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