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时间: 2025-04-27 19:22:13

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

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归来奉亲友,啀步行必端。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
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归来奉亲友,啀步行必端。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地区的生活场景,海康地区杂居着异族人,礼仪和风俗已经长久没有完善。我生活在离闾阎不远的地方,愿意首先改变衣着和礼仪。衣冠一旦有了耻辱,那么下面的脸面又有什么意义呢?东边邻居有一位士人,他读书向贤者请教,归来后对亲友恭敬礼貌,走路时也必定端正。看到流行的风俗,他感慨不已,却不敢直言批评。在乌鸦的鸣叫中,看到那孤独翱翔的鸾鸟,渐渐能够穿上皮衣,知道了寒冷的痛苦。

注释

  • 海康:指地名,可能是指偏远地区。
  • 闾阎:指市集或居住地,强调与外界的距离。
  • 化衣冠:改变衣着和礼仪,象征向文明靠拢。
  • :指有学问的人,士人。
  • 啀步:走路时姿态端正。
  • 慨然:感慨,叹息。
  • 乌鸢:乌鸦,这里可能象征着低贱或平凡。
  • 孤翔鸾:孤独飞翔的鸾鸟,象征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北宋理学的先驱之一,也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散文、政论等多个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性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反思与批判。他生活在一个礼仪未臻完善、风俗堕落的环境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忽视,因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是一首反映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冲突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礼仪和风俗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当他看到东邻士人的端庄与礼貌,心中不禁感慨流俗的败坏,显得无奈又气愤。诗人在描写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士人与流俗之间的对比,突显出后者的恶劣和不堪。

诗人在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中,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局限性,诗作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通过“乌鸢”和“孤翔鸾”的意象,表达了对平凡和高贵的思考。乌鸦象征着低贱的生活状态,而孤独的鸾鸟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高洁理想。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辙作为士人的责任感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周围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康杂蛮蜒:描写海康地区居住着不同的民族,风俗不一。
  2. 礼俗久未完:指出当地的礼仪和风俗尚未完善。
  3. 我居近闾阎:强调诗人生活在市集附近,感受更为深切。
  4. 愿先化衣冠:表达希望首先改变外在的衣着和礼仪。
  5. 衣冠一有耻:一旦衣冠有了耻辱,内心的自尊也随之消失。
  6. 其下胡为颜:若没有自尊,面子又有什么意义?
  7. 东邻有一士:提到邻居有位读书人,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8. 读书寄贤关:向贤者请教,体现出追求知识和礼仪的态度。
  9. 归来奉亲友:回家后对亲友恭敬,表明士人的礼仪修养。
  10. 啀步行必端:走路时仪态端正,体现士人风范。
  11. 慨然顾流俗:感慨观察到的流行风俗,心中不平。
  12. 叹息未敢弹:虽然不满,但又不敢直言批评。
  13. 提提乌鸢中:从乌鸦鸣叫中感受到社会的低落。
  14. 见此孤翔鸾:发现孤独飞翔的鸾鸟,反而显得高贵。
  15. 渐能衣裘褐:逐渐能够穿上皮衣,象征对现实的妥协。
  16. 袒裼知恶寒:意识到寒冷的痛苦,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比:士人与流俗的对比,突显了社会风气的腐化。
  • 意象:乌鸦与鸾鸟的意象对比,表现了高贵与低贱的冲突。
  • 拟人:通过“啀步”和“叹息”赋予人性化特征,增加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俗的忧虑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反映了在社会现实中个体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比与意象,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传达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海康:象征着偏远与落后。
  • 衣冠:代表着礼仪和文化修养。
  • 乌鸦:象征着低贱与平凡。
  • 鸾鸟:象征着高贵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陶渊明
  2. “衣冠一有耻”中的“耻”指什么?

    • A. 恥辱
    • B. 自豪
    • C. 忍耐
  3. 诗中提到的“东邻有一士”是指什么?

    • A. 一个读书人
    • B. 一个商人
    • C. 一个农夫

答案

  1. B. 苏辙
  2. A. 恥辱
  3. A. 一个读书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苏辙的诗作相比,陶渊明更多地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而苏辙则关注于社会风俗的批判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辙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