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

时间: 2025-01-11 05:10:53

路傍蚬壳遍高原,沧海生桑复几年。

妫汭旧名疑尚尔,汉唐遗垒故依然。

断碑苔蚀有邻笔,尚酝香飘玉液泉。

千古无从穷往事,螺山叠翠冷摩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温泉
作者: 李溥光 〔元代〕

路傍蚬壳遍高原,
沧海生桑复几年。
妫汭旧名疑尚尔,
汉唐遗垒故依然。
断碑苔蚀有邻笔,
尚酝香飘玉液泉。
千古无从穷往事,
螺山叠翠冷摩天。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温泉的景象和历史感。路旁的蚬壳在高原上随处可见,经过了多少年,沧海竟然变成了桑田。妫汭这个古老的地方名是否依然存在呢?汉唐时期的遗迹依旧矗立。断碑上被苔藓侵蚀的字迹旁,还有邻家的笔墨。那温泉的香气,犹如玉液般飘散。千古以来,无人能彻底穷尽往事,而螺山的翠绿在寒冷中直指天空。


注释

  • 蚬壳:指蚬的壳,常见于水边,暗示自然环境的丰饶。
  • 妫汭:古代地名,传说中与美人有关,富有历史感。
  • 汉唐遗垒:指汉朝和唐朝时期的遗迹,象征历史的无常。
  • 断碑:古碑的残缺,显示出岁月的流逝。
  • 玉液泉:形容泉水如同玉液般清澈,香气四溢。
  • 螺山:指某座山,象征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溥光,元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反映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他的诗风兼具古典韵味和生动的自然描写。

创作背景
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温泉这一自然景观,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


诗歌鉴赏

李溥光的《温泉》是一首充满历史深度与自然描绘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温泉的描写,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在首联中,“路傍蚬壳遍高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而“沧海生桑复几年”则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变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提到古老的地名妫汭和汉唐的遗迹,暗示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延续。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绘景物,更是在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怀念。通过“断碑苔蚀有邻笔”一句,展现了历史遗迹的沧桑,增添了诗句的情感厚度。

最后两联,诗人将温泉的香气与神秘的螺山结合在一起,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傍蚬壳遍高原:描绘自然景象,暗示环境的丰富。
  2. 沧海生桑复几年:历史的变迁,展现了时间的流逝。
  3. 妫汭旧名疑尚尔:古地名的提及,唤起历史的回忆。
  4. 汉唐遗垒故依然:历史遗迹的存在,象征着文化的延续。
  5. 断碑苔蚀有邻笔:展示岁月侵蚀下的历史,增添了诗的情感。
  6. 尚酝香飘玉液泉:温泉的美好与神秘,象征生命的活力。
  7. 千古无从穷往事:感慨历史的深邃,令人无法完全理解。
  8. 螺山叠翠冷摩天:自然景观的壮丽,表达对高远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玉液”,提升了温泉的美感。
  • 对仗:每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历史遗迹象征着时间的无常与文化的积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温泉这一自然景观,探讨了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蚬壳:生命的痕迹,代表自然的静谧与丰饶。
  • 妫汭:历史的象征,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传说。
  • 汉唐遗垒: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历史的深度。
  • 温泉:生命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活力与美好。
  • 螺山:自然的壮丽,象征着冲破束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溥光的《温泉》主要描绘了什么自然景观?
    A. 海洋
    B. 温泉
    C. 山脉
    D. 沙漠

  2. 诗中提到的“妫汭”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
    D. 事件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首诗均涉及历史与自然,但杜甫更强调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李溥光则更多地思考历史的沧桑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溥光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溥光与元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