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

时间: 2025-04-29 04:05:20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

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

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咏梅)
作者: 朱淑真 〔宋代〕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
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
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中,一枝梅花斜斜地伸出,映衬得林中更加静谧。
雨后清新的景象如同画作却无法成型,浅水中映出疏落的影子。
微风吹拂,小舟在水中划过,心中思绪重重,反复思索。
轻轻的风中飘来淡淡的香气,月光下的花朵显得更加冷清。


注释

字词注释

  • 竹里:竹林中。
  • 一枝斜:一枝梅花斜斜地生长。
  • 映带:映衬,映照。
  • 林逾静:树林显得更加静谧。
  • 清奇:清新奇特。
  • 画不成:画面无法完整呈现。
  • 浅水横疏影:浅水中映出稀疏的影子。
  • 小单于:指小舟。
  • 思重省:心中思绪沉重,反复思考。
  • 拂拂风前:轻轻的风中。
  • 暗香:淡淡的香气。
  • 月色侵花冷:月光照在花上显得冷清。

典故解析

  • “小单于”:古代指小舟,可能暗指作者心中的孤独感。
  • 梅花:象征坚韧和清雅,常被文人用以表达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字梦阮,号梅溪,南宋女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她以才情出众、风格独特而闻名,尤其擅长词作,作品常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于梅花的喜爱与赞美,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正如作者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


诗歌鉴赏

《卜算子(咏梅)》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与思索。开篇以“竹里一枝斜”引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姿态,这一细节不仅展现梅花的孤傲,也暗示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沉思的情境。接下来“映带林逾静”,通过梅花的映衬,突显出周围环境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雨后清奇画不成”一句,诗人用“画不成”形象地反映出雨后清新但又略显失落的心境,似乎在暗示内心的某种遗憾。紧接着“浅水横疏影”,水面上的影子摇曳不定,暗喻着诗人内心情绪的复杂与波动。

后面的“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通过小舟的描写,传达出孤独与思索的情感,诗人似乎在追寻内心的答案,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借淡淡的梅花香气和月光的冷清,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整首词运用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索,传达出一种高洁、独立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里一枝斜:描绘梅花在竹林中斜生的姿态,突显其独特性。
  • 映带林逾静:梅花的影子映衬出更加宁静的环境,加强了孤独感。
  • 雨后清奇画不成:清新奇特的画面因某种原因无法呈现,反映内心的遗憾。
  • 浅水横疏影:水面上的影子稀疏,象征着内心的思绪不定。
  • 吹彻小单于:小舟在水中轻轻划过,暗示孤独的旅行与思考。
  • 心事思重省:反复思索内心的情感与困扰,表露出忧虑与沉重。
  • 拂拂风前度暗香:微风中传来梅花的香气,渗透着宁静与惆怅。
  • 月色侵花冷:月光照在梅花上,显得冷清,强化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 拟人:风、雨等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孤独的感怀,反映出内心的思索与情感的深度,传达了一种高洁、独立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的品格,代表诗人的情操。
  • 竹林:体现出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
  • 雨后:暗示洗净心灵的过程,也反映内心的波动。
  • 月色:象征孤独与冷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里一枝斜”描绘的是哪个植物?
    A. 梅花
    B. 桃花
    C. 竹子
    D. 樱花

  2. 诗中提到的“小单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艘小舟
    C. 一种鸟
    D. 一种乐器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讽刺社会
    B. 赞美梅花与表达孤独
    C. 描述自然景观
    D. 赞美友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 《饮酒》: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隐逸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淑真诗词集》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朱淑真及其作品,进一步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