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春半)》

时间: 2025-01-10 22:45:56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

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

淡荡梨花深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淑真《西江月(春半)》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淡荡梨花深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感受与思考。诗人准备好舞裙和歌扇,想要在春天的美景中尽情欣赏,但又担心春寒的侵袭。她卷起窗帘,无言地面对南山,感叹眼前的景色已经显得绿意盎然、花色淡薄。她内心对花的惜爱逐渐减弱,漫步在江边的春色中,仿佛就像疲惫的鸟儿知道归来一样,悠闲地在梨花深处的院落里徘徊。

注释:

  • 办取:准备、拿来。
  • 舞裙:指用于舞蹈的裙子,象征着春天的欢愉和活力。
  • 歌扇:表演时用的扇子,代表着娱乐和享乐。
  • 南山:诗人面对的山,象征着宁静和悠远的自然。
  • 绿肥红浅:形容春天的草木繁茂,而花朵的颜色显得淡薄。
  • 踏青:春天踏青游玩的活动,寓意赏春。
  • 淡荡:指轻轻摇曳的样子,暗示春风轻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宋代女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柔美的语言著称。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爱情的感悟与思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西江月(春半)》是一首描绘春天意境的词作,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细腻感知与情感的沉淀。开头两句“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期待,却又因春寒而生出一丝忧虑。这样的对比突显了春天的变化无常与人的情感状态。

接下来的“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中,诗人通过“卷帘”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内心的沉思,面对南山,无言以对,似乎在感受自然的气息。在这里,“绿肥红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意的浓厚与花色的淡漠,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后面的“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则显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懒散。通过“踏青”这一活动,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享受,然而“惜花心懒”,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仿佛连对花的欣赏都显得力不从心。

最后两句“恰如飞鸟倦知还,淡荡梨花深院”极富诗意,飞鸟的倦怠隐喻了诗人的心境,而“淡荡梨花”的意象则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女性柔情而又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办取舞裙歌扇”:表示诗人准备迎接春天的欢愉。
    • “赏春只怕春寒”:期待春天的美好,但又担心寒冷带来的影响。
    • “卷帘无语对南山”:内心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感悟。
    • “已觉绿肥红浅”:感叹春天的繁盛与花色的减淡。
    • “去去惜花心懒”:对花的珍惜变得懒散,象征时间的无情。
    • “踏青闲步江干”:表现春天的闲适与宁静。
    • “恰如飞鸟倦知还”:比喻内心的疲倦与归属感。
    • “淡荡梨花深院”:描绘出一种清幽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恰如飞鸟倦知还”,将诗人的心境与飞鸟作比较。
    • 拟人:梨花在这里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表现春天的氛围。
    • 对仗:如“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句式工整,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时光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舞裙:象征着女性的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 歌扇:代表着文化与艺术的享受。
  • 南山:象征着宁静、安详的自然景观。
  • 绿肥红浅:表现春天的生命力与花色的变化。
  • 踏青:代表春天的活动与对自然的亲近。
  • 梨花:象征纯洁、美好与春天的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舞裙”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活力
    • C. 容貌
  2. “春寒”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担忧
    • C. 忧愁
  3. 诗中“踏青”指的是什么活动?

    • A. 春游
    • B. 冬雪
    • C. 秋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春宵》

诗词对比

  • 比较朱淑真的细腻与李清照的激昂,朱淑真的春天描写更为柔和,而李清照则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激烈,展示了不同女性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朱淑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