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斋竹溪盛称鉴台李君谈天小诗戏赠》

时间: 2025-04-22 13:03:27

品题经二紫薇公,携袖中诗访老农。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

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

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品题经二紫薇公,携袖中诗访老农。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
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
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处境的反思。诗人提到紫薇公,携带着诗句去探访乡村的老农。感叹于自己远祖似乎曾是藏书的学者,而自己却毫无文采。诗人自怜如同枯木,心中无所依恋,唯恐在水面上看到自己的丑陋容颜。希望海边的乡村能够丰收,老农不再为生计而忧虑。

注释:

  1. 紫薇公:可能指某位文人,紫薇花常与文人雅士相联。
  2. 老农:指年长的农民,象征着质朴的乡村生活。
  3. 藏史:指古代的书籍和文献,可能暗指家族的显赫历史。
  4. 淳风:代表着纯正的风气。
  5. 槁木:枯木,象征着衰老和无用。
  6. 菱花:水面上的菱角,暗指清水和美丽的外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常表达对乡土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克庄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与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个人境遇的自省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朔斋竹溪盛称鉴台李君谈天小诗戏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提到“紫薇公”,即引入了一个文人的形象,显示出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平凡与远祖的辉煌,表现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嘲。

“自怜槁木灰生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自我感受的枯萎,无奈而又深刻。而“绝怕菱花照丑容”则展现了对自我形象的羞愧与逃避,传达出一种对美丽外表的渴望和对自身缺陷的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丰收的美好愿望,反映出一种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珍视。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掺杂着深沉的思考,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品题经二紫薇公”:引入对话对象,带有敬意。
    • “携袖中诗访老农”:显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亲近。
    • “远祖似曾为藏史”:自我反思,感叹家族的历史。
    • “前身莫便是淳风”:怀念过去,渴望回归淳朴。
    • “自怜槁木灰生意”:表现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 “绝怕菱花照丑容”:对自身形象的自卑。
    • “但愿海乡鱼稻熟”:表达对丰收的期盼。
    • “耄夫不复问穷通”:希望乡村老农不再为生计烦恼。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槁木”,表现无力与失落。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创造共鸣。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昔日淳风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1. 紫薇公:象征着文化与文人的理想。
  2. 老农:代表乡村的真实生活。
  3. 槁木:象征着衰老与无用。
  4. 菱花:象征着外在的美丽与内心的自卑。
  5. 鱼稻:象征丰收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紫薇公”在诗中指代的是: A. 一种花
    B. 一位文人
    C. 一位农民

  2. “自怜槁木灰生意”中的“槁木”象征: A. 新生
    B. 衰老与无用
    C. 富饶

  3. 诗人希望老农不再为生计烦恼,这表达了: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憧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反映了对自然与乡村的热爱,但刘克庄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而陶渊明则侧重于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