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书触目》

时间: 2025-02-04 16:30:01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

渴蜂窥砚水,弱燕集帘钩。

入夏暑犹薄,投闲身自由。

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
渴蜂窥砚水,弱燕集帘钩。
入夏暑犹薄,投闲身自由。
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夏日午后,藤花繁密,杏子挂满枝头。渴望水源的蜜蜂在砚台边徘徊,弱小的燕子则在窗帘的钩子上聚集。虽然已是夏季,但暑气依旧不重,闲适的状态让人感到自由自在。午后的窗边,我刚刚睡醒,幽静的兴致便随着茶杯的香气飘散开来。

注释:

  • 压架:指的是用架子压住的藤花,形容花朵繁密。
  • 渴蜂:指的是口渴的蜜蜂,象征着对水的渴求。
  • 砚水:砚台上用来研墨的水,通常与书写、读书相关。
  • 弱燕:形容小燕子,给人一种柔弱的感觉。
  • 幽兴:指幽静的兴致或情趣,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诗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陆游在诗词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睡起书触目》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与内部动荡,诗人常常在忧国忧民的情绪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内心的宁静。这首诗写于一个夏日的午后,描绘了他在读书、饮茶时的闲适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诗人通过对藤花、杏子、蜜蜂和燕子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前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丰盈的夏日气氛,藤花的繁密和杏子的丰硕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渴望水源的蜜蜂和聚集的燕子,展现了生物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入夏暑犹薄”一句,表现出诗人在夏季中仍感受到的清凉,反映出他对生活状态的满足与享受。最后两句“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午后的宁静中醒来,茶香弥漫,内心的幽静与兴致随之而来,展现出一种闲适而又惬意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捕捉了夏日的气息,更传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体现了陆游诗作中常见的闲适情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压架藤花重:藤花繁茂,压弯了架子,表现出夏日的生机。
  2. 团枝杏子稠:杏子在枝头聚集,象征着丰收和期待。
  3. 渴蜂窥砚水:蜜蜂渴望水源,暗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4. 弱燕集帘钩:小燕子聚集在窗帘的钩子上,营造出一种生命的灵动。
  5. 入夏暑犹薄:虽然已是夏天,但暑气仍然不重,表现出诗人的清凉感受。
  6. 投闲身自由:形容诗人处于一种放松和自在的状态。
  7. 午窗初睡起:刚刚醒来,暗示诗人在午后小憩。
  8. 幽兴付茶瓯:将内心的幽静和兴致寄托于茶杯,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藤花和杏子的描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出夏日的繁盛。
  • 拟人:渴蜂和弱燕描写赋予了生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歌在表面上描绘了一个安逸的瞬间,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花:象征自然的繁茂和生命的活力。
  • 杏子:象征丰收和希望。
  • 蜜蜂:象征勤劳与生活的渴望。
  • 燕子:象征生命的灵动与自然的和谐。
  • 茶瓯:象征着宁静和闲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渴蜂”指的是哪种生物?
    A. 蝴蝶
    B. 蜜蜂
    C. 苍蝇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午窗初睡起”,表达的是诗人__的状态。

  3. 判断题:诗中描写的夏日午后气氛是炎热的。 (对/错)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的宁静感相呼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描写自然景色与心境的相互关系。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与《睡起书触目》都描绘自然,前者侧重春天的生机,而后者则表达夏日的悠然。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