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小云居》

时间: 2025-01-11 22:55:04

卖酒高安市,早岁逢五秋。

常怀简书畏,未暇云居游。

十载还上都,再谪仍此州。

废斥免羁束,登临散幽忧。

乡党二三子,结束同一舟。

雨余江涨高,林薄烦撑钩。

积阴荐雷作,两山乱云浮。

雨点落飞镞,江光溅轻沤。

笑语曾未毕,风云遽谁收。

舟人指松桧,古刹依林丘。

老僧昔还住,晚饭迎淹留。

食菜吾自饱,馈肉烦贤侯。

严城迫吹角,归棹随轻鸥。

联翩阅村坞,灯火明谯楼。

肩舆践积甃,涂潦分潜沟。

居处方自适,未知厌拘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游小云居
卖酒高安市,早岁逢五秋。
常怀简书畏,未暇云居游。
十载还上都,再谪仍此州。
废斥免羁束,登临散幽忧。
乡党二三子,结束同一舟。
雨余江涨高,林薄烦撑钩。
积阴荐雷作,两山乱云浮。
雨点落飞镞,江光溅轻沤。
笑语曾未毕,风云遽谁收。
舟人指松桧,古刹依林丘。
老僧昔还住,晚饭迎淹留。
食菜吾自饱,馈肉烦贤侯。
严城迫吹角,归棹随轻鸥。
联翩阅村坞,灯火明谯楼。
肩舆践积甃,涂潦分潜沟。
居处方自适,未知厌拘囚。

白话文翻译:

在高安卖酒的地方,年轻时曾遇到五个秋天。
我常怀对简书的畏惧,未能有时间游玩云居。
十年后再次回到上都,结果又被贬到这个州。
虽然被废斥却不再受束缚,登高望远可散去幽忧。
乡里二三好友,结束了一起的舟行。
雨后江水上涨,林木稀疏难以撑钓。
阴云密布伴随雷声,两座山头云雾缭绕。
雨点如飞镞般落下,江面上波光荡漾。
笑语尚未结束,风云又倏然而至。
舟人指着松树和桧树,古刹依傍在林丘之间。
老僧以前还住在这里,晚饭时热情地留我。
我吃菜自得其乐,馈赠肉食劳烦贤侯。
严城角声逼近,归舟随轻鸥而行。
纷纷扬扬经过村坞,灯火明亮映照谯楼。
肩舆踩着积水的砖石,泥泞分隔了潜在的沟渠。
我在这里生活得自在,未曾感到厌倦和束缚。

注释:

  • 高安:古代地名,今江西高安市。
  • 云居:指的是云朵环绕的地方,象征清幽的生活。
  • 简书:指简陋的书信或文学作品。
  • :被贬谪,指官员被降职或流放。
  • 舟人:指划船的人,通常是水上交通的从业者。
  • 松桧:松树和桧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食菜吾自饱:我自己吃菜就能满足。
  • 馈肉烦贤侯:指馈赠肉食给贤良的朋友,可能感到负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明允,号晦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被贬期间,描绘了他在雨中游玩小云居的情景,表达了面对贬谪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入了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表现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雨中游小云居》是一首描绘雨中游玩与内心感悟的诗。诗的开头,苏辙以“卖酒高安市”引入,立即设定了场景,展现了他年轻时对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虚浮名利的畏惧。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自然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外合一的意境。

诗中有着丰富的自然描写,如“雨余江涨高,林薄烦撑钩”,展现了雨后江水上涨、林木稀疏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惆怅。雨点落下的声音被比喻为飞镞,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苏辙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最后的“居处方自适,未知厌拘囚”更是强调了即使在困境中,仍然能找到自我安慰的智慧和勇气。诗人通过对雨中游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卖酒高安市:介绍了作者的生活背景。
  • 早岁逢五秋:回忆年轻时的生活经历。
  • 常怀简书畏:表达对名利的恐惧与警觉。
  • 未暇云居游:无暇游玩美丽的地方,表现生活的忙碌。
  • 十载还上都:十年后再次回到京城。
  • 再谪仍此州:再次被贬回到此地,感慨命运多舛。
  • 废斥免羁束:虽然被贬,但心灵上感到自由。
  • 登临散幽忧:登高远望,散去心中的忧虑。
  • 乡党二三子:与乡里的朋友们一起游玩。
  • 结束同一舟:同舟共济,表现友情的深厚。
  • 雨余江涨高:雨后江水上涨,描绘自然景象。
  • 林薄烦撑钩:树林稀少,钓鱼的难度增大。
  • 积阴荐雷作:阴云密布,雷声轰鸣,渲染气氛。
  • 两山乱云浮:山间云雾缭绕,景象壮丽。
  • 雨点落飞镞:雨点如箭般落下,形象生动。
  • 江光溅轻沤:江面波光粼粼,生动描绘水面景象。
  • 笑语曾未毕:笑声依旧未停,气氛轻松。
  • 风云遽谁收:突如其来的风云,象征人生的变化。
  • 舟人指松桧:舟上的人指向松桧,显示自然的宁静。
  • 古刹依林丘:古老的寺庙依偎于山丘之间。
  • 老僧昔还住:老僧曾经住在此地,增添了历史感。
  • 晚饭迎淹留:老僧热情款待,表现人情味。
  • 食菜吾自饱:自己吃菜满足,反映简朴的生活。
  • 馈肉烦贤侯:馈赠肉食显得有些负担。
  • 严城迫吹角:城中角声逼近,营造紧张的气氛。
  • 归棹随轻鸥:归舟时随轻鸥而行,象征自由。
  • 联翩阅村坞:游历村庄,感受乡土气息。
  • 灯火明谯楼:村中灯火明亮,温馨的生活氛围。
  • 肩舆践积甃:肩舆行走在积水的砖石上,描绘生活的朴素。
  • 涂潦分潜沟:泥泞分隔了沟渠,表现自然的状态。
  • 居处方自适:这里生活自在,表达诗人的满足感。
  • 未知厌拘囚:未感到厌倦与拘束,表现内心的自由。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象生动形象。例如“雨点落飞镞”用飞镞比喻雨点,生动传达了雨的急促;“舟人指松桧”则将自然的元素与人结合,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贬谪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智慧。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与友人的互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洗涤与新生,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表现了诗人的命运起伏。
  • 松桧:象征着坚韧与长寿,体现对自然的敬畏。
  • 古刹: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带有一种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安市”是指哪个地方?

    • A. 江西
    • B. 浙江
    • C. 广东
  2. 诗人对“简书”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畏惧
    • C. 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厌倦
    • B. 生活的自在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自由的主题。

诗词对比

  1. 苏轼《水调歌头》:同为宋代诗人,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2. 李贺《梦天》:同样描绘梦境与自然,反映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3. 《苏辙与苏轼的诗词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卖酒高安市,早岁逢五秋。下一句是什么

常怀简书畏,未暇云居游。上一句是什么

常怀简书畏,未暇云居游。下一句是什么

十载还上都,再谪仍此州。上一句是什么

十载还上都,再谪仍此州。下一句是什么

废斥免羁束,登临散幽忧。上一句是什么

废斥免羁束,登临散幽忧。下一句是什么

乡党二三子,结束同一舟。上一句是什么

乡党二三子,结束同一舟。下一句是什么

雨余江涨高,林薄烦撑钩。上一句是什么

雨余江涨高,林薄烦撑钩。下一句是什么

积阴荐雷作,两山乱云浮。上一句是什么

积阴荐雷作,两山乱云浮。下一句是什么

雨点落飞镞,江光溅轻沤。上一句是什么

雨点落飞镞,江光溅轻沤。下一句是什么

笑语曾未毕,风云遽谁收。上一句是什么

笑语曾未毕,风云遽谁收。下一句是什么

舟人指松桧,古刹依林丘。上一句是什么

卖酒高安市,下一句是什么

早岁逢五秋。上一句是什么

早岁逢五秋。下一句是什么

常怀简书畏,上一句是什么

常怀简书畏,下一句是什么

未暇云居游。上一句是什么

未暇云居游。下一句是什么

十载还上都,上一句是什么

十载还上都,下一句是什么

再谪仍此州。上一句是什么

再谪仍此州。下一句是什么

废斥免羁束,上一句是什么

废斥免羁束,下一句是什么

登临散幽忧。上一句是什么

登临散幽忧。下一句是什么

乡党二三子,上一句是什么

乡党二三子,下一句是什么

结束同一舟。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