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费改斋除铜仁邑下问方宜诗以代答 其二
饭煮长腰米,盘堆赤甲蔬。
年丰庖有肉,客至釜烹鱼。
野店茅柴酒,人家种村书。
循声容易致,民是葛天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用长腰米煮饭,桌上堆满了红色的蔬菜;丰收的年份,厨房里有肉类,客人来了就用锅烹饪鱼;乡间的小店里有茅草做的酒,人们在家中读书;顺着声音很容易找到,乡民如同葛天初般淳朴。
注释
- 长腰米:一种米的品种,形状较长,寓意丰收。
- 赤甲蔬:红色的蔬菜,可能指的是红薯叶或其他根茎类的蔬菜,表达了乡村的自然风光。
- 庖:厨房,古代用语。
- 釜:古代的炊具,通常指锅。
- 野店:乡间的小店,提供简单的饮食。
- 茅柴酒:用茅草和柴火酿制的酒,代表乡村的朴实。
- 村书:指乡村的书籍或学问,反映了乡民的文化生活。
- 葛天初:传说中的葛天氏,象征着淳朴和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如澍,清代诗人,字子华,号如澍,生于晚清时代,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民生与自然,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铜仁地区,可能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丰收与人们的简单生活。诗中的场景生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的淳朴生活。开篇用“饭煮长腰米”引入,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仿佛能听到米饭在锅中煮沸的声音。接着“盘堆赤甲蔬”则进一步渲染了丰盛的食物,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恩与珍惜。诗中“年丰庖有肉,客至釜烹鱼”,不仅表现了丰收的喜悦,更反映了乡村的热情好客。
在描写酒与书的部分,“野店茅柴酒,人家种村书”,诗人不仅描绘了饮酒的场景,还表现出乡民的文化追求,展现了乡村多姿多彩的生活。最后两句“循声容易致,民是葛天初”升华了整个诗的主题,强调了乡民的淳朴与自然,仿佛一声声呼唤都可以引导你走向那个简单而真实的世界。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性与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饭煮长腰米:开篇即用具体的食物描绘生活场景,给人以亲切感。
- 盘堆赤甲蔬:色彩鲜明的蔬菜,营造出丰收的氛围。
- 年丰庖有肉:描写丰收年,厨房中有肉,表现出生活富足。
- 客至釜烹鱼:热情好客的乡民,展现人际间的温暖。
- 野店茅柴酒:乡间的小店,朴实的饮酒生活,体现乡村的淳朴。
- 人家种村书:对文化的追求,展示乡村生活的多样性。
- 循声容易致:描绘乡村的宁静与自然。
- 民是葛天初:象征乡民的淳朴与自然,呼应全诗主题。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饭煮长腰米,盘堆赤甲蔬”,展现了工整的形式美。
- 意象:通过生活细节传达情感,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温暖。
- 隐喻:葛天初的比喻,隐含了对人性的赞美。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乡土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性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乡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长腰米: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基础。
- 赤甲蔬:象征自然的馈赠与色彩的丰富。
- 肉与鱼:象征生活的富足与人际的温暖。
- 茅柴酒:象征乡村的朴实与文化的根基。
- 村书:象征文化与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赤甲蔬”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肉类
- B. 红色的蔬菜
- C. 红色的水果
- D. 红色的米
-
填空题:诗中“年丰庖有肉,客至__鱼”中的空格应填入什么?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葛天初”是指一种食物。(对/错)
答案:
- B
- 釜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田园生活的理想境界,与徐如澍的乡村生活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徐如澍的乡村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描绘细腻的乡村生活,后者则激昂豪放,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乡土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