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吟》
时间: 2025-01-22 03:4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边烽燧几时休,江上行人雪满头。
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若有片帆归去好,可堪重倚仲宣楼。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烽火何时才能停息,江上的行人已是白发苍苍。
谁能相信乱世之中花朵不再绽放,只能对着东流的水感到惆怅。
陶渊明处理政事如同千杯酒般轻松,张翰的人生则如同一叶扁舟。
如果有一片帆船能让我归去该多好,怎忍心再次倚靠在仲宣楼上。
注释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乱。
- 乱离:指战乱造成的离散。
-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饮酒和隐居著称。
- 张翰:西晋文学家,以放达不羁著称。
- 仲宣楼:指王粲(字仲宣)的楼,王粲是东汉末年文学家,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约836-910),字端己,唐代诗人,晚唐五代时期的文学家,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多写个人遭遇和时代变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末年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诗人通过对江边烽火和行人白发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乱世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边的烽火和行人的白发为切入点,描绘了战乱时代的凄凉景象。诗中“谁信乱离花不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失的惋惜,也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陶潜和张翰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边烽燧几时休:开篇即提出战乱何时能结束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 江上行人雪满头:通过行人的白发,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 谁信乱离花不见:用“花不见”比喻美好事物的消失,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无奈。
- 只应惆怅水东流:以水东流喻指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 陶潜政事千杯酒:借陶潜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轻松自在生活的向往。
- 张翰生涯一叶舟:以张翰的放达不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若有片帆归去好: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 可堪重倚仲宣楼:以仲宣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离花不见”将美好事物的消失比喻为花朵不见。
- 拟人:如“水东流”将水拟人化,赋予其流逝的意象。
- 对仗:如“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时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乱世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燧:象征战乱。
- 雪满头: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苦难。
- 花不见:象征美好事物的消失。
- 水东流:象征时光的流逝。
- 千杯酒: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一叶舟:象征自由放达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边烽燧几时休”中的“烽燧”指的是什么? A. 烟火
B. 灯塔
C. 烽火台
D. 烽火信号 -
诗中“谁信乱离花不见”中的“花不见”比喻什么? A. 美好事物的消失
B. 花朵的凋谢
C. 花的美丽
D. 花的香气 -
诗中“陶潜政事千杯酒”中的“陶潜”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陶弘景
C. 陶侃
D. 陶朱公
答案: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韦庄《江边吟》与杜甫《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时代的社会现实,但韦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韦庄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韦庄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