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时间: 2025-01-11 05:52:58

解缆西征未有期,槐花又逼桂花时。

鸿胪陌上归耕晚,

金马门前献赋迟。

只恐愁苗生两鬓,不堪离恨入双眉。

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解缆西征未有期,槐花又逼桂花时。 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只恐愁苗生两鬓,不堪离恨入双眉。 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白话文翻译

我解开缆绳准备西征,但归期未定,槐花盛开的时节又逼近了桂花开放的时候。 在鸿胪陌上归耕的时光已晚,在金马门前献上我的赋作也迟了。 只怕忧愁的苗芽在两鬓生长,无法承受离别的恨意深入双眉。 分明记得昨夜在南池的梦境,我还在那里拿着渔竿吟咏楚词。

注释

  • 解缆:解开船缆,指启程。
  • 西征:向西行军或旅行。
  • 槐花桂花:两种花,槐花通常在夏季开放,桂花在秋季。
  • 鸿胪陌:古代官道名,这里指归乡之路。
  • 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
  • 献赋:向朝廷献上诗赋,表示求官或表达忠诚。
  • 愁苗:比喻忧愁的情感。
  • 南池:地名,可能指诗人梦中的地方。
  • 渔竿:钓鱼的竿子,这里指隐居的生活。
  • 楚词:指楚辞,古代楚地的诗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孟津(今河南孟津县)停留时,寄给远方的朋友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无奈、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宿泊孟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通过“解缆西征未有期”和“槐花又逼桂花时”描绘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状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和颈联通过对“鸿胪陌上归耕晚”和“金马门前献赋迟”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无奈和忧愁。尾联则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展现了韦庄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解缆西征未有期:诗人启程西行,但归期未定,表达了漂泊无定的情感。
  2. 槐花又逼桂花时:槐花盛开的时节又逼近了桂花开放的时候,暗示时间的流逝。
  3. 鸿胪陌上归耕晚:在鸿胪陌上归耕的时光已晚,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无奈。
  4. 金马门前献赋迟:在金马门前献上我的赋作也迟了,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
  5. 只恐愁苗生两鬓:只怕忧愁的苗芽在两鬓生长,表达了诗人对衰老和忧愁的担忧。
  6. 不堪离恨入双眉:无法承受离别的恨意深入双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7. 分明昨夜南池梦:分明记得昨夜在南池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清晰记忆。
  8. 还把渔竿咏楚词:我还在那里拿着渔竿吟咏楚词,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苗生两鬓”,将忧愁比作生长的苗芽。
  • 拟人:如“槐花又逼桂花时”,将槐花和桂花拟人化,形容时间的紧迫。
  • 对仗:如“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漂泊、归乡、仕途和隐逸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花桂花:象征时间的流逝。
  • 鸿胪陌:象征归乡之路。
  • 金马门:象征仕途。
  • 愁苗:象征忧愁的情感。
  • 南池:象征梦境和隐逸生活。
  • 渔竿:象征隐逸生活。
  • 楚词:象征古代楚地的诗歌和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解缆西征未有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确定 B. 对未来的不确定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现在的满足

  2. “槐花又逼桂花时”中的“逼”字有何含义? A. 逼近 B. 逼迫 C. 逼真 D. 逼问

  3. 诗中“鸿胪陌上归耕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仕途成功 B. 归乡隐居 C. 游历四方 D. 求学深造

  4. “金马门前献赋迟”中的“迟”字有何含义? A. 迟到 B. 迟缓 C. 迟疑 D. 迟暮

  5. 诗中“分明昨夜南池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梦境的清晰记忆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A
  3. B
  4. D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韦庄的其他作品,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温庭筠的作品,如《商山早行》。

诗词对比

  • 韦庄的《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韦庄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