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
时间: 2025-01-22 11:0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 韦庄 〔唐代〕
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
白话文翻译:
在夕阳的余晖下,千家万户的门扉映照着,仿佛回到了开元盛世的风烟之中。 宫中的官员骑马在繁华的三市游玩,舞女们乘船仿佛要登上九天。 胡人的骑兵北来,却只是空自进贡,汉皇西去,竟然成仙升天。 如今,父老乡亲们只能垂泪,因为已经四十年没有见到和平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户千门:形容洛阳城内房屋众多,人口稠密。
- 夕照边:夕阳的余晖。
- 开元时节:指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 旧风烟:过去的繁华景象。
- 宫官:宫中的官员。
- 试马:骑马。
- 三市:指洛阳的繁华市场。
- 舞女:宫中的歌舞女子。
- 九天:极高的天空,比喻极高的地方。
- 胡骑:指北方民族的骑兵。
- 空进主:空自进贡,没有实际的威胁。
- 汉皇:指唐玄宗。
- 西去:指唐玄宗逃往四川。
- 竟升仙:比喻唐玄宗去世。
- 父老:指年长的百姓。
- 偏垂泪:只能流泪。
- 不见承平:没有见到和平。
- 四十年:指从安史之乱到韦庄写诗的时间。
典故解析:
- 开元时节: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最高的一重,比喻极高的地方。
- 汉皇西去:指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逃往四川。
- 竟升仙:比喻唐玄宗去世,升天成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他的诗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这首诗是韦庄在洛阳寓居时所作,当时唐朝正处于动荡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恢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年,当时唐朝皇帝逃往四川,洛阳处于战乱之中,社会动荡不安。韦庄在洛阳寓居,目睹了洛阳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动荡的忧虑。诗中“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描绘了洛阳曾经的繁华景象,而“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则反映了现实的凄凉和人民的苦难。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以及对战乱和动荡的深刻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诗人通过“万户千门”和“夕照边”描绘了洛阳曾经的繁华景象,而“开元时节旧风烟”则唤起了对开元盛世的回忆。
- 第二句“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通过宫官和舞女的活动,进一步描绘了洛阳的繁华,舞女乘舟上九天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达了洛阳的繁华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 第三句“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胡骑北来却只是空自进贡,没有实际的威胁,而汉皇西去竟升仙,则是一种讽刺,表达了唐玄宗的逃亡和去世。
- 第四句“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诗人通过“父老偏垂泪”表达了人民的苦难,而“不见承平四十年”则反映了社会的长期动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开元盛世与现实衰败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 夸张:“舞女乘舟上九天”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达了洛阳的繁华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 讽刺:“汉皇西去竟升仙”是一种讽刺,表达了唐玄宗的逃亡和去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动荡的忧虑。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以及对战乱和动荡的深刻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户千门:形容洛阳城内房屋众多,人口稠密。
- 夕照边:夕阳的余晖。
- 开元时节:指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 旧风烟:过去的繁华景象。
- 宫官:宫中的官员。
- 试马:骑马。
- 三市:指洛阳的繁华市场。
- 舞女:宫中的歌舞女子。
- 九天:极高的天空,比喻极高的地方。
- 胡骑:指北方民族的骑兵。
- 空进主:空自进贡,没有实际的威胁。
- 汉皇:指唐玄宗。
- 西去:指唐玄宗逃往四川。
- 竟升仙:比喻唐玄宗去世。
- 父老:指年长的百姓。
- 偏垂泪:只能流泪。
- 不见承平:没有见到和平。
- 四十年:指从安史之乱到韦庄写诗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开元时节旧风烟”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景象? A. 唐太宗时期 B. 唐玄宗开元时期 C. 唐肃宗时期 D. 唐德宗时期
-
诗中“舞女乘舟上九天”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
诗中“不见承平四十年”指的是什么? A. 唐朝已经和平了四十年 B. 唐朝已经动荡了四十年 C. 唐朝已经灭亡了四十年 D. 唐朝已经重建了四十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长安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反映了唐朝的兴衰。
诗词对比:
- 韦庄的《洛阳吟》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唐朝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但韦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三百首优秀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
- 《韦庄诗集》:收录了韦庄的所有诗作,是研究韦庄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