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游
作者:陆游 〔宋代〕
万里崎岖蜀道归,
荆州非复壮游时。
行吟自怪诗情减,
坐睡人惊酒量衰。
卷地风号云梦泽,
黏天草映伏波祠。
一枝藤杖平生事,
击鼓开帆未恨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漫长而崎岖的蜀道归途上,感慨时光流逝与壮游的无奈。昔日的荆州不再是游玩的好地方,行吟间感叹诗情减退,坐着打盹时被人惊醒,酒量似乎也衰退了。远处的风卷起了云梦泽的水面,草木映衬着伏波祠的身影。一根藤杖是我一生的陪伴,尽管击鼓出航的时机已晚,我也并不觉得遗憾。
注释
- 万里崎岖:形容路途遥远而险峻。
- 蜀道:指从四川蜀地通往其他地方的道路,以艰险著称。
- 荆州:古地名,指现在的湖北省,曾是游历的好去处。
- 行吟:边走边吟诵诗歌。
- 云梦泽:古代湖泊,传说多,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 伏波祠:纪念历史人物的庙宇,具体指历史上的伏波将军。
- 藤杖:藤制的拐杖,象征作者的旅途和人生。
- 击鼓开帆:比喻出发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作品涵盖了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陆游一生历经战乱,常以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关切与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在旅途中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过往游历的怀念,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沉思与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陆游的《出游》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诗歌开头“万里崎岖蜀道归”,勾勒出一幅艰辛的旅途图景,蜀道的艰险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波折。而随后的“荆州非复壮游时”,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欢乐已无法重现,令人感叹不已。
行吟自怪诗情减,坐睡人惊酒量衰,作者通过自嘲的语气,表现出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无奈,似乎在感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逐渐减退。随着“卷地风号云梦泽”的描绘,诗中自然景象的变化和风的呼啸,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情,令人感到一种苍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一枝藤杖平生事,击鼓开帆未恨迟”,通过藤杖象征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击鼓出航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尽管人生已近尾声,但他依然抱有希望,未曾感到遗憾。这种对过往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构成了诗歌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崎岖蜀道归:长途跋涉,蜀道艰险,突出旅途的艰辛。
- 荆州非复壮游时:过去的欢乐不再,暗示时间的无情与变化。
- 行吟自怪诗情减:自我反省,感叹创作灵感的衰退。
- 坐睡人惊酒量衰:酒量的减弱与坐卧不安,反映内心的焦虑。
- 卷地风号云梦泽: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气氛。
- 黏天草映伏波祠:草木与历史的交融,暗示历史的厚重。
- 一枝藤杖平生事:藤杖象征作者的经历与人生轨迹。
- 击鼓开帆未恨迟:尽管出发的时机已晚,但依然不觉得遗憾,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藤杖”象征人生和经历。
- 拟人:风号的描绘,使自然具有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旅途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思索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道:代表艰难的人生道路。
- 荆州:象征美好回忆的地方。
- 藤杖:象征人生的经历与支撑。
- 云梦泽:自然风光与历史的交融。
- 伏波祠: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文化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蜀道”主要指代: A. 一条美丽的道路
B. 一条艰险的道路
C. 一条繁华的街道
D. 一条历史悠久的通道 -
“一枝藤杖平生事”中的“藤杖”象征: A. 生命的脆弱
B. 过去的回忆
C. 生活的支撑
D. 旅行的工具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的: A. 对未来的无奈
B. 对过往的怀念与感慨
C. 对他人的羡慕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另一首诗,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伟大自然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以家国情怀著称,陆游的《出游》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陆游注重个人经历,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