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孟珠歌》

时间: 2025-04-27 14:48:51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

道逢游冶郎。

恨不早相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阳孟珠歌 鲍令晖 〔南北朝〕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

白话文翻译:

阳春二三月,草儿与水色一样绿。路上遇到一位风流倜傥的青年,心中遗憾未能早些认识他。

注释:

  • 阳春:指春天,特指农历二三月间。
  • 草与水同色:形容草木茂盛,与水色相映成趣。
  • 游冶郎:指风流倜傥的青年男子。
  • 恨不早相识:表达了对这位青年男子的欣赏和遗憾未能早些相识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令晖,南北朝时期的女性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路上偶遇一位英俊青年时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缘分错过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首句“阳春二三月”直接点明了时间,而“草与水同色”则通过色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后两句“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则转入了情感的抒发,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偶遇一位英俊青年,心中涌起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缘分错过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偶遇青年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缘分错过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阳春二三月”:点明了诗歌的时间背景,春天的二三月,万物复苏。
  • “草与水同色”:通过色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草木茂盛,与水色相映成趣。
  • “道逢游冶郎”:诗人在路上偶遇一位风流倜傥的青年,引发了情感的波动。
  • “恨不早相识”:表达了对这位青年男子的欣赏和遗憾未能早些相识的情感。

修辞手法:

  • 色彩描绘:通过“草与水同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 情感抒发:通过“恨不早相识”的表达,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缘分错过的遗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偶遇青年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缘分错过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春:春天的象征,生机勃勃。
  • 草与水同色:春天的生机盎然,草木茂盛。
  • 游冶郎:风流倜傥的青年男子,美好事物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与水同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遗憾 D. 愤怒

  3. “游冶郎”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风流倜傥的青年男子 B. 美丽的女子 C. 春天的景色 D. 水边的草

答案:

  1. C. 春天
  2. C. 遗憾
  3. A. 风流倜傥的青年男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早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 《江南春》杜牧: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展现了春天的多彩多姿。

诗词对比:

  • 《春晓》与《丹阳孟珠歌》: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春晓》更多地展现了春天的早晨和生机,而《丹阳孟珠歌》则更多地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缘分错过的遗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众多古代诗人的作品,包括鲍令晖的《丹阳孟珠歌》。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