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七首 其四》

时间: 2025-01-27 03:28:09

芳名未识,唯恨相逢呼不得。

既识芳名,又恨闻名意已惊。

一年如此,明岁敲门先已至。

争奈孤怀,三百六天不可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名未识,唯恨相逢呼不得。
既识芳名,又恨闻名意已惊。
一年如此,明岁敲门先已至。
争奈孤怀,三百六天不可挨。

白话文翻译:

我对你的芳名尚未了解,只恨于相遇时无法呼唤你。
如今已知你的芳名,却又因听到你的名字而心中惊动。
这一年如此,明年敲门的时刻已然来临。
可惜我孤独的心情,三百六十天也无法忍耐。

注释:

  • 芳名:美好的名字,指的是心上人的名字。
  • :这里表示一种遗憾或无法表达的情感。
  • 敲门:引申为新的一年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孤怀:孤独的心情。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芳名”一词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心上人,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思念和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代人的情感困境与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减兰七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张力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开篇“芳名未识,唯恨相逢呼不得”展现了对心上人无从接触的遗憾,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随着对“芳名”的了解,诗人的内心又因“闻名意已惊”而感到忐忑不安,这种情感的转变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

在时间的流逝中,“一年如此,明岁敲门先已至”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爱情的渴望交织,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状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争奈孤怀,三百六天不可挨”则是对孤独的深刻描绘,三百六十天的等待,似乎在无尽的时间中放大了孤独感,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爱情的期待与对孤独的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名未识,唯恨相逢呼不得

    • 诗人尚未知道心上人的名字,内心因无法呼唤而感到遗憾。
  2. 既识芳名,又恨闻名意已惊

    • 当知道心上人的名字后,心中却因这样的认识而感到惊慌,体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3. 一年如此,明岁敲门先已至

    • 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未来的到来似乎在催促着内心的渴望。
  4. 争奈孤怀,三百六天不可挨

    • 对孤独的感慨,表达出长时间的等待与内心的煎熬。

修辞手法:

  • 对比:对“芳名未识”和“既识芳名”的对比,表现出情感的转变。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孤独感的表达。
  • 隐喻:将“敲门”隐喻为时间的流逝和对爱情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的期待与孤独的无奈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心上人深切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名:象征爱情的纯洁和美好。
  • 孤怀:象征内心的孤独和对爱的渴望。
  • 三百六天:象征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煎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名”指的是什么? A. 某种花名
    B. 心上人的名字
    C. 诗人的名字
    D. 朋友的名字

  2.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愉快的
    B. 无奈的
    C. 忽视的
    D. 渴望的

  3. “三百六天不可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卢青山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感,而《静夜思》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表达了在时间与空间中对情感的渴望和无奈,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现代诗人卢青山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与鉴赏》
  • 《情感与孤独:当代诗歌的主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