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寓舍古木无叶
作者: 黄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桃李门墙万柳青,
诗人茅屋独凄清。
檐前古木无春叶,
可怪乐风亦世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独自在桃李花盛开的春天,面对万柳青翠的景色,感到自己茅屋的凄凉与孤寂。檐前的古木没有春天的绿叶,似乎在指责乐风的轻浮与世态的冷漠。
注释:
- 桃李: 桃树和李树,常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 门墙: 门前的墙壁,指诗人住所的环境。
- 茅屋: 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陋与贫困。
- 古木无春叶: 形容古老的树木在春天却没有新芽,象征生命的凋零。
- 乐风: 指轻松愉悦的风,暗指世俗的浮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字仲熙,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庚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孤独感。在繁华的桃李景象下,诗人独自面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繁华。开头以“桃李门墙万柳青”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诗人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中,独自生活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人思考生活的真谛。接着,诗人用“檐前古木无春叶”来表达生命的无常和对世事的感慨,古木的凋零象征着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而最后一句“可怪乐风亦世情”则将诗人的感慨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乐风的轻浮与世态的冷漠,反映了人心的淡漠与社会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反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李门墙万柳青: 描绘春天的景象,生机盎然。
- 诗人茅屋独凄清: 强调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与外界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
- 檐前古木无春叶: 表达生命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可怪乐风亦世情: 反映对人情冷暖的思考,世俗的浮华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春天的繁华与诗人茅屋的凄清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 古木无春叶象征生命的凋零,乐风象征世态的冷漠。
- 拟人: 让乐风与世情之间产生关联,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世态炎凉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古木: 代表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茅屋: 代表贫困与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木”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凋零
C. 喜悦 -
诗人居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屋? A. 豪宅
B. 茅屋
C. 别墅 -
“乐风”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世俗的轻浮
C. 人生的乐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同样表现出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加重视内心的自洽与对酒的陶醉;而黄庚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的反思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