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时间: 2025-02-04 17:18:04

白鹇兜外鹧鸪溪。

一碧圣琉璃。

寒塘拳鹭如相识,镜漪照、双鬓缡褷。

败柳飘烟,丛芦吹雪,风物异年时。

眼中四水是耶非。

何处访天随。

扁舟作计回天地,十年恨、心事都违。

且住为佳,闻根渐净,田水是吾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鹇兜外鹧鸪溪。一碧圣琉璃。寒塘拳鹭如相识,镜漪照双鬓缡褷。败柳飘烟,丛芦吹雪,风物异年时。眼中四水是耶非。何处访天随。扁舟作计回天地,十年恨心事都违。且住为佳,闻根渐净,田水是吾师。

白话文翻译

在白鹇的环绕下,鹧鸪溪显得如此宁静,水面如同一块璀璨的圣琉璃。寒塘边的白鹭似乎与我相识,水波映照着我的两鬓苍白。败柳在风中摇曳,芦苇随风起舞,时光似乎在这里变得不同。眼前的四条水流,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我该去哪里寻觅那天上的影踪?我决定划着小舟,回归天地,心中那十年的怨恨与心事,都已悄然消散。暂时停留在此,是最好的选择,听着水声渐渐清晰,田野与水流成为我的老师。

注释

  1. 白鹇:一种鸟,象征美丽与高洁。
  2. 鹧鸪溪:指溪流,可能是特定的地名,鹧鸪则是一种鸟,常象征爱情。
  3. 寒塘:指寒冷的池塘。
  4. 拳鹭:形容白鹭,可能用以表现其姿态。
  5. 鬓缡褷:形容头发的颜色,双鬓苍白。
  6. 败柳:指已经枯萎的柳树,象征衰老或时光流逝。
  7. 四水:可能指四条流动的水流,象征人生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公渚,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动于民国时期,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公渚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感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以自然景物寄托心声。

诗歌鉴赏

这首《一丛花》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美丽的鹧鸪溪,水面如同琉璃般清澈,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展开了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寒塘边的白鹭、摇曳的败柳,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诗中的“十年恨心事都违”一语,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无奈,岁月如梭,许多心中的怨恨与苦楚都已成往事,留下的只是淡淡的遗憾。而“田水是吾师”则透露出诗人向自然学习的态度,认为自然是治愈内心创伤的良药,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豁达与从容。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理的意境,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鹇兜外鹧鸪溪: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水流与鸟儿相映成趣。
  2. 一碧圣琉璃:形容水面如琉璃般清澈,强调了自然的美丽。
  3. 寒塘拳鹭如相识:白鹭的出现增添了人与自然的亲近感,似曾相识。
  4. 镜漪照双鬓缡褷:水波如镜,映照出诗人苍白的鬓发,暗示时间的流逝。
  5. 败柳飘烟,丛芦吹雪: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6. 眼中四水是耶非:对人生的思考,疑问存在与否。
  7. 何处访天随:对未来的迷茫与探索。
  8. 扁舟作计回天地:表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愿望。
  9. 十年恨心事都违:感慨过往心事的无奈。
  10. 且住为佳:选择暂时停留,享受当下。
  11. 闻根渐净,田水是吾师:总结自然的教诲,体现诗人的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面如琉璃”,形象生动。
  • 拟人:如“拳鹭如相识”,使自然更具人情味。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的反思,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宁静。

意象分析

  • 白鹇:象征纯洁与高尚。
  • 寒塘:代表孤独与清冷的内心世界。
  • 败柳:时光流逝,象征生命的脆弱。
  • 田水:自然的养分与智慧,象征生命的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鹇兜外”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寂静的山林
    B. 清澈的溪流
    C. 广阔的草原

  2. 诗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十年恨心事”? A. 依旧挂念
    B. 已经释然
    C. 仍在追忆

  3. 诗中的“田水是吾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生的感悟
    C. 对过去的不满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黄公渚的《一丛花》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公渚更注重内心感受与哲理,而李白则多了一份豪放与奔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公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