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

时间: 2025-04-28 03:59:40

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

钟声寒瀑外,塔影夕阳中。

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

禅房遇耆旧,清话数霄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甘露寺
——黄庚

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
钟声寒瀑外,塔影夕阳中。
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
禅房遇耆旧,清话数霄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甘露寺的所见所感。山路险峻,让人怀疑没有出路,但蜿蜒的小径却通向寺庙。寺外寒冷的钟声回荡在瀑布之外,夕阳下塔的影子映衬着宁静的氛围。窗外飘散着茶烟,清白如云,炉中的火焰则是葑草的红色。作者在禅房里遇见了年长的朋友,闲聊间仿佛时间飞逝,几乎忘却了世间的纷扰。

注释:

  • 山险疑无路:山路险峻,让人怀疑没有出路。
  • 萦回一径通:蜿蜒曲折的小路却通向寺庙。
  • 钟声寒瀑外:钟声在寒冷的瀑布之外回荡。
  • 塔影夕阳中:夕阳下,寺庙的塔影显得格外迷人。
  • 窗出茶烟白:窗外飘散着白色的茶烟。
  • 炉分葑火红:炉中的火焰呈现出葑草般的红色。
  • 禅房遇耆旧:在禅房里遇到了年长的朋友。
  • 清话数霄同:轻松的谈话仿佛让时间飞逝,几乎忘却了世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境深受传统山水诗的影响,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特别是在描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方面有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庚游历甘露寺时,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宿甘露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在甘露寺的所见所感。首联“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开篇便以形象的山路描绘引人入胜,展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坚持。紧接着的“钟声寒瀑外,塔影夕阳中”则以钟声和塔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超然世外的境地。中间的“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则将诗人所见的生活场景与茶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的“禅房遇耆旧,清话数霄同”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交流,尽显人情味。这首诗虽短,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险疑无路:形象地表现出山路的险峻,令人怀疑是否能通行。
  2. 萦回一径通:转折句,意外地揭示了小路的存在,表现出希望。
  3. 钟声寒瀑外:钟声的描绘增添了环境的寂静与寒冷。
  4. 塔影夕阳中:夕阳的映照让寺庙的塔显得温暖而宁静。
  5. 窗出茶烟白:通过茶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活的闲适。
  6. 炉分葑火红:火焰的红色与茶烟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
  7. 禅房遇耆旧:在禅房中遇见的老友,增加了人情味。
  8. 清话数霄同:清谈让时间流逝,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上下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茶烟比作白云,表现出生活的清幽与闲适。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宁静自然和人际关系的向往,体现了禅宗思想中“远离尘嚣,归于自然”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 钟声:象征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 茶烟:象征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 塔影:象征宗教的庇护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庚
    C. 杜甫
    D. 王维

  2. 诗中的“钟声寒瀑外”表述了什么意境?
    A. 热闹
    B. 寂静
    C. 喜悦
    D. 忧伤

  3. 诗的最后一句“清话数霄同”意指什么?
    A. 时间飞逝
    B. 朋友相聚
    C. 心灵契合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黄庚的《宿甘露寺》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黄庚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突出自然的壮丽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山水诗的历史与发展》
  • 《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